木蝴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技巧丨高考作文纵横交织的结构写法
TUhjnbcbe - 2023/3/14 18:42:00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能力提升

方法技巧

结构是思维的体现,所以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结构清晰的根本。思维清晰、逻辑分析能力强,结构自然清晰。常见的思维方法有横向、纵向、反向思维,体现在结构上,可用并列、递进、正反对照的结构方式。

①横向思维:思维有其横向、往宽处发展的特点,是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由于横向思维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其思维广度大大增加。善于横向思维,会打开思路。在作文构思方面,横向思维指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事物,如议论时,指出不同的意义,发现不同的危害;寻找素材时,从不同身份寻找选取。

②纵向思维: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在作文构思时按时间顺序(过去、现在、未来)分析论证一个事物、按照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观点都属于纵向思维。

③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在作文中的运用常常表现为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反观点或事例,然后分析其荒谬性。

三种思维方式得到落实就会在整个文章或某一段落形成结构模式,对应为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

(年唐山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来了,南下过冬的大雁开始北归了。近日,网络上热传一段大雁齐飞的视频,视频中数百只大雁一波波地在空中飞过,一会“人”字形,一会“一”字形,景象颇为壮观。视频的说明文字是:“这段视频拍摄于前几天,广州新白云机场的上空出现了大雁北归的场面,因此,机场决定临时暂停飞机起飞降落,让雁群从机场上空飞过,为大雁北飞让出生命通道!”。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雁群,代表动物的生命、自然,话题应是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可确定立意为: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这是一道时评文,在评论时我们可以按一定顺序安排文章结构。正面性质的时评文可以拓展联系类似的事件;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还可反向思考与之相反的错误做法,使评论更有现实意义;最后按照正确的做法,去解决错误的问题。思路可以概括为:现象——意义——问题——办法。

其中评论的核心是意义分析。可以横向、纵向、反向分析。

1.发现不同角度,分析意义。

①从得与失的利害关系角度分析

失:给旅客造成不便,给机场管理造成麻烦,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得:大雁的生命通道、飞机与乘客安全的到保障,壮观的景象得以留存,有引领示范作用。

比较得与失:生命价值(生命无价,即使是动物的生命)大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一件事的利益价值。

②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

以前,以保障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此事,维护自然作为首选。经济利益与自然发生冲突时不再是固定的单项选择,彰显了社会的进步。

③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

以前,人与自然关系:人是主宰者。

此事,人与动物公平地享有生存的空间。

④从人文情怀角度

彰显着一种温情关怀;体现着人对自然应有的责任意识;表现出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

①从大雁、机场管理者、社会舆论等多个对象角度剖析。

以上五个角度,既有横向的不同角度,又有纵向的比较。横向纵向相融合,增强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在结构上也会更加清晰。当然在考试中不可能如此全面,只要永运好了思维方法,找到一两个角度即可。

2.反向剖析

分析如果不这样做的危害,如造成对大雁的伤害、自然景观消失,给旅客带来生命安全危险等。

(北京卷)阅读下面题目,按要求作答。不少于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文明韧性的光辉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为文明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这份殊荣。

几千载漫漫风雨征程,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无数外力以及内我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这就是我们的韧性的光辉。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于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份韧性更是在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韧性较之更为伟大的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这可能再外在看来是一种对过去的放弃与抛弃,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以及社会更加积极正向的发展,这份心,就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变革家,都是在向已现颓势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社会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利益的相关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陈旧观念。而现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可以颠覆,但最本质的精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统一于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如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作,市场化无疑于社会主义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经济的腾飞,他和他们所有人,愿意承受这份风险。他们相信,这是巨大而改变,但一定不会带来毁灭。而我们勇毅坚韧的中国人,更是逐渐适应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奋斗,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唯有这份韧性,才能如此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韧性于中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后天不断坚定的信念。正因这种坚韧不屈,我们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灿烂;正是这种柔中带刚,让我们的人格完善而强大,得以构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文章前两段阐发“韧”字、“韧性”的内涵;三、四、五段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分析韧性的意义——“保持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韧性”对改革开放、“国家走向复兴”具有意义。结尾总结,再次强调韧性的意义。

(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字。

中国味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敌为你在*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

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以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作者从多个角度来诠释“中国味”,思维开阔,展现了自己独特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尾阐发了中国味的独特价值,思维深刻。

(全国卷Ⅰ,满分作文)

我们得以挣脱牢笼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劳动。

雨果曾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换言之,劳动者始终主宰着时代。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时代、地点,沉默而高贵。

阳光沿着既定的轨道滑动,那是先民们铭记于文字中的劳作日常。天有四时,他们有条不紊地挥舞着双臂,修犁、耕种、采桑、织布、收割、酿酒……从身边起伏而过,如松涛一般现出季节痕迹的自然之声,仿佛一种应和:春天的莺啼,夏日的蝉鸣,秋季蟋蟀振翅,入冬,雪沉沉压住声响,只有灶头的柴火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低唱,弥漫出一丝丝甜香,劳动,让生命的脉络由此相续。

镜头一转,稳定而较为迟缓的农耕时代中跃入了工业革命的火种劳动以一种新的形式在延续。电光穿透蒸汽的薄雾,世界像堆积木似地层层涂上更加鲜亮的色彩,路更平坦,车如游蚁,留声机里有婉转清晰的声线。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灯光下抚摸过他们被打印成铅字的作品,那些小小的黑体字将要插上翅膀飞往世界各地,再无阻碍,在各种国籍和肤色的人心里点燃起另一种光亮。新的劳动,带来工业时代的喜悦欢欣以及觉醒,像碟片里音乐家的琴键,不断呼出新的渴盼,工业时代,又促进新的劳动发展。

时光继续向前轮转,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电子科技的拥趸,“劳动”可以断档隐匿了吗?并不,科技时代更需要劳动,唯有思考,唯有亲自实践,才能在信息爆炸时代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我们习惯了简化而便利的一切,只需手指轻轻一划,很多问题似乎就已迎刃而解。但这不是生活全部的奥义,当然不是——冰冷的器械不能代替经验、情感以及沟通。“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求学问如是,其他事业何尝不是如此?科技的进步只是为大家提供了利器,而人的思考和直接经验怎能被代替?要想真正了解并精通,除非自己动手,否则终究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打开网络,搜索时争先恐后冒出的种种“教程”,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如何去做,此过程中几有分符合自身情形,如何因地制宜,适时调整,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地思考、尝试。

你仍然甘心做一个“电子奴隶”吗?相信我,只要尝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可得的、重复滥用的事物所蛊惑。无论身处何处,你的思想将伸向宇宙般广大、星河般灿烂的境地,你感到无限的幸福,因为你在思考和劳动中实现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自我。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从田间地头到宇宙天空,从注目方寸到思接千里,不同时代的劳动,让我们得以不断挣脱牢笼,我们也可以成为新时代的新劳动者,打破新时代出现的新牢笼!

谢谢大家。

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将劳动放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进行审视,指出了不同时代劳动的意义;在分析科技时代人们对劳动的认识时,批判了不合理的现象。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有破有立。

(全国卷Ⅰ)

薪火相接,合力逐梦

——致年的青年们

18岁的青年:

展信佳!

年,中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沐浴在新时代的荣光里,我们更要记得来时之路,接过上一代人的薪火,照亮下一代人的征程!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是上代人的筑梦轨迹。

进入新世纪,父辈们兼具激动与沉重。激动的是,作为新世纪里的青年一辈,他们将为国家建设贡献首力,沉重的是,幼小的中国面临重重压力,如何建设,才可助其成长?后来,我记得在我的孩童时代里,我看见一条条柏油马路铺展开来,看见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看见汶川大地震时,父母、学校将捐款或物资寄往四川,告诉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见北京奥运会如火如荼,家中挂的小国旗与电视中北京的红旗一起迎风飞扬;看见“天空一号”授课于太空,激荡着每一代人的航天梦;看见农村老家推动“精准扶贫”和“村村通”,奶奶脸上的褶子漫开了喜悦——这是上一代人,在青丝化作白发间逐梦。

“鹏初程,凤欲翔,又携书剑路茫茫”,是这代人的逐梦轨迹。

年,“世纪宝宝”已经成年,中国迈入青年时代,我看见“一带一路”绵延不绝,看见量子技术领先世界,看见知识经济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配书携剑,欲展雄志……于是,我也想为祖国、为前辈尽一份力。于是,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今天,我选择仰慕信息安全的建设者,而非窃取信息者;当*大年告别康桥柔波,在中国的地质宫中以命续科技之灯,我选择记住他,而非荧幕上批量生产的“小鲜肉”;在时代的洪流激湍里,我选择迎流而上,主动承担这一时期的开创责任,而非躲避忽视。要说这一代青年的责任是什么?我认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振兴国家,匹夫有责,赶快行动起来吧!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皆已实现,中国迈入中年。而你们,无需承担过重的担子,但请铭记,我们的父辈筚路蓝缕,将中国发展的薪火传递;我们不移逐梦之心,将薪火交予你们。未来的时代也许因其富强而更加舒适,诱惑亦接踵而至,坚守薪火,坚定追梦,在于你们这一代!不被“丧”文化影响,不在与外国交流中迷惘,不被物质诱惑,认真爱过,放肆活过,你就是世界的王!

总有一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力量去开创,一种力量守原乡。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薪火相接中守护中国平安,在合力逐梦中实现中国富强!

此致

敬礼

一个高中生

年6月7日

[点评]本文标题“薪火相接,合力逐梦”观点鲜明,底蕴丰厚。文章主体部分立意恰当,中心突出,论据丰富,内容充实,论证结构清晰,句式灵活多变而又凝练概括。本文借用名言提出分论点,富有文学性,主体部分对论点进行纵深分析,由“筑梦”过渡到“逐梦”,最后对这两个层面的分析进行了整合,得出“如何做”的结论。行文逻辑清晰、思路流畅是本文最突出的优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巧丨高考作文纵横交织的结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