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国德国家庭教育,美国主张规范语言,德国
TUhjnbcbe - 2023/3/13 18:32:00

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给懵懂的孩子一个有效的环境,让他们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兴趣,继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国外的父母一向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在长期的摸索中也形成了形形色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国:从一开始就教孩子完整规范的语言

婴儿天生就对声音敏感,所以很早就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容易的。美国一所大学的语言系教授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早期语言教育,终于把女儿培养成一位语言天才,她的经验是美国早期教育的一个典范。

斯特娜夫人在女儿还听不懂说话时,就对她讲话。斯特娜夫人总是用准确而优美的英语、用轻柔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她从不把女儿看作一个不懂事的婴儿,相反,在她看来,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声音有了辨别的能力。采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训练孩子的听觉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斯特娜夫人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言语规范的重要。一次,妈妈的朋友问她:“我可以逗逗你的汪汪吗?”小姑娘立即纠正说:“不能叫汪汪,是狗。”

斯特娜夫人对女儿的语言早期教育是依据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进行。年幼的孩子对具体实物很敏感,斯特娜夫人就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女儿学习语言。从女儿不会说话开始,就成天抱着她在屋里走动,给她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用清晰、缓慢的声调念这些物品的名字给她听,如椅子、书橱等等。使用这种方法教育的结果是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说的话远比同龄孩子多得多。女儿喜欢说个不休,常常把某个单词翻来覆去地讲着玩,斯特娜夫人有效地利用了孩子这种特点,用精选的词句把孩子能理解的那些有趣故事组成短文,讲给女儿听,并让她记住。女儿记住以后总喜欢高兴地复述。

现在,父母总喜欢让年幼的孩子学更多的外语,为以后打好基础。可是,斯特娜夫人从不让女儿去学很多门外语,她认为女儿应该首先把母语英语学好。在她看来,同时让孩子学多种外语的结果就是让小孩子对语言学习产生反感,以至于最后连一门语言都学不好。因此,斯特娜夫人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引导孩子背诵拉丁语经典《艾丽绮斯》,为女儿打下良好的拉丁语基础。有了坚实的母语基础,才能谈到外语的学习。

斯特娜夫人对于女儿的外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教育和启蒙教育。她首先选择了西班牙语作为女儿的第二外语,因为西班牙语是欧洲其他各国的语言中最简单的一门。在女儿能用英语流利地听说读写之后,斯特娜夫人开始训练女儿的西班牙语听力。在学习西班牙语的过程中,女儿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她信心十足地学习着,终于在5岁的时候熟练掌握了8国语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斯特娜夫人要做的仅仅是引导,依据女儿的兴趣来进行。在她看来,如果女儿有兴趣学习,她可以继续完善现有语言基础,也可以继续学习10个、20个国家。但是,如果她放弃了,也没有什么,毕竟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孩子对语言的学习兴趣。看着女儿对语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斯特娜夫人反而担心学很多门语言会造成女儿对学知识的偏好,同时大量地耗费女儿的精力,耽误其全面发展。

德国:孩子出生6个月后,就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德国是一个理智的国家,他们拥有绝佳的逻辑力和分析力,而这一切源于德国父母的早期教育,德国父母很重视孩子抽象思维的早期教育。他们认定,注意培养孩子拥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会给他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德国人认为,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在父母的启发下,他们可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初步的认识和印象,如按动开关电灯会亮,摇动铃铛会发出悦耳的声响。父母示范这样的因果联系后,会引导孩子自己的验证,让他们学着按电灯开关,摇动铃铛,验证存在他们脑海中的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1岁的孩子懂得“顺序”的概念,父母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展示顺序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而改变,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做主改变顺序,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先喝奶还是先玩,让孩子对对时间和次序等抽象事物的理解加深。

2岁的孩子可以进行归类训练,德国父母用孩子们喜欢的事物吸引孩子理解概念、辨别种类。如要求孩子将画有大狗、小狗、黑狗、白狗、花狗的图片从许多混杂的图片中选出来,并归纳为“狗”这种动物,还要求孩子将画有萝卜、青菜、辣椒、豆荚的图片也从许多混杂的图片中选出来,并归纳为“蔬菜”。在这样的训练中,让孩子感觉到个性和共性的区别。

3岁的孩子可以区别共性和个性。父母会让孩子找出蜻蜓、飞机、蝴蝶、风筝等事物的共同点,还把各种颜色的事物归成若干类,如把兔子、山羊、纸张、牛奶等归为白色类,把苹果、西红柿、红旗等归为红色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德国人通常会把游戏看作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鼓励孩子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让孩子拥有思辨的能力。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最好手段。德国父母总会带着幼儿来到沙滩上常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羼、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身边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完成自己的地图。

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请为孩子朗读

近年来,美国人普遍喜欢一种叫做“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的早期教育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折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应越早越好,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

这种早期教育法在美国很受欢迎,几个州都发起了“请为孩子朗读”、“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的活动。作为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或其它时间,当孩子安静下来时,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为他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请相信,每天20分钟,孩子的收获却可享用一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德国家庭教育,美国主张规范语言,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