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们来造桥大班steam项目化学习案例
TUhjnbcbe - 2022/6/19 14:43:00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舟山市南海实验幼儿园陆淑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岛舟山。在园里的“舟山微旅行”主题背景下,我们挖掘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大班steam项目化学习活动。一次,在“微旅行”后的分享中,孩子们说了舟山很多座桥。跨海大桥、新城大桥、小干桥、港岛桥……一座座桥从孩子嘴里冒出来。“老师,我们也想造桥!”孩子们提议。我们让孩子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造桥。我们尊重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让孩子在造桥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创造性,这契合我园的“好奇、好思、探究”的科学培养目标。我园三大课程之科技课程的steam理念给了启发。我们捕捉孩子的兴趣,尝试项目化探究,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通过以工程与技术为核心的设计和创造活动来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的“造桥”steam旅程开始了。

第一阶段:探究——联系

Q1

怎么造桥?

“怎么造桥”话题一出现,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桥是怎样的,桥上有什么?桥下有什么?”“要看一看有哪些不同的桥?”“还要找一找我们用什么材料?”……问题在聚焦。孩子们提出要再次“寻桥”,在家长的带领下,双休日他们和桥又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回来后,深入团讨,孩子们围绕“桥的特征”“如何造桥”两个话题,说了很多意见:“桥一定有桥面、桥墩”“护栏要牢固,这样才安全”“有斜拉桥、石拱桥、悬索桥、平板桥等,每种桥都有不一样的特征”……当讨论到怎么造桥时,他们已有小组合作的经验,纷纷表示可以分成几组,对小组合作的方式达成共识。问题聚焦、再次寻桥、深入团讨,无疑是一个探究联系的过程,探究了什么?带着问题和好奇亲眼目睹直观感受探究桥的结构、桥的特征、各种各样桥的异同。这一阶段,幼儿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迁移直观的前期经验,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探索,为以后的思考、设计、做计划做了个铺垫。

第二阶段:设计——表征

Q2

造什么桥,需要哪些材料?

经过了一番讨论,6个小组的造桥计划书出炉了。蝴蝶队想用扑克牌造一座斜拉桥。他们需要扑克牌、绳索、纸筒、废旧的笔等材料,每个成员分工负责收集一种物品;爱心队想用纸板造一座石拱桥,用牙刷来做路灯。还有,太阳队造太阳桥、星星队造七彩桥、坦克队造钢琴桥、钻石队造七彩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用“绘记表征”方式完成了造桥设计图。

孩子们的造桥设计图

集体讨论、预测、画图纸是steam活动的重要环节,从设计图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运用了3种表征方式:

1.材料清单式:罗列所需的材料;

2.思维导图式:用箭头、学号等标注收集人员的分工;

3.作品想象式:绘画预想出现的作品模型。同时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初步的steam能力:

?

科学(S):已能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桥面、桥墩、护栏、桥塔等。

?

数学(M):估算所需要的适宜的基本材料。

?

工程(E):用各种符号、图形进行表征。

?

艺术(A):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创作各种桥。

第三阶段:制作——改进

故事1:

蝴蝶队的扑克悬索桥

蝴蝶队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表用扑克牌一张一张地粘贴在一起,成为了一条长长的桥面,餐巾纸筒作为桥墩,可是在粘贴过程中发现:

Q3

扑克牌很难粘贴固定怎么办?

为拓宽孩子们的经验,让孩子们去调查一些物体的连接方式,经过询问、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办法,“胶水”、用线来缝、连环扣……

最后大家一致觉得涵涵的下面垫一张长长的硬纸板,扑克牌粘在上面的方法最好,既方便也能让桥面更坚实。

Q4

桥面不够牢固怎么办?

一段时间,桥初步完成,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座桥牢固吗?”孩子们进行了桥的承重实验,发现往桥面上放一些筷子桥就塌了下去。怎么办呢?怎样让桥变得牢固?当把这一问题留给孩子时,孩子们的探究又开始了。

在区域中,顺顺惊奇地发现“当桥墩的两块积木离得越近,上面放的积木越多时”,他似乎找到了答案,开心地跳跃起来,“我知道了,在它们中间再加一些纸筒”。

于是,蝴蝶队进行了第二次改进,在每两个桥墩的中间增加了2个纸芯筒,这回桥面牢固多了。

Q5

还需要做些什么?

制作完桥面、桥墩,小组成员开始制作桥塔,斜拉线,一人扶、一人粘、一人剪……孩子们有分工,还喃喃自语:“这个桥塔太难了”“我们还要增加护栏”“用什么呢?”“是呀,我们计划里没想到”“夹子、一次性筷子”。有几个孩子一边在教室里寻找材料一边改进。

好不容易完成,小组成员迫不及待地告知:我们本来想做斜拉桥,可是斜拉太难了,拉紧了桥塔好像要倒,拉松了毛线软软的不像斜拉索。后来,我们用毛线把中间连起来,很像悬索桥。

孩子们做的“扑克悬索桥”,有点像舟山的西侯门大桥。

1

用旧挂历将扑克牌一张一张的粘贴在一起,成为了一条长长的桥面,餐巾纸筒作为桥墩。

2

在桥的承重实验中,发现桥不够牢固,一放物品就会塌。

3

在大家建议下桥面黏贴挂历,桥墩增加纸筒。

4

制作了美丽的桥塔和悬索来完善、改进。

在这个造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steam能力的发展:

故事2:

爱心队的知鱼石拱桥

爱心队选择做拱桥。为了让桥面更牢固,孩子们拿纸板割出围栏和拱券。他们用笔在纸板上画出大小形状。可是难题来了:

Q6

坚硬的纸板怎么割呢?

用剪刀剪,“太硬了、剪不动”;将剪刀头侧过来,沿着画好的黑线,用刻刀方法,“还是不行呀,纸板都被我们划得毛毛的了。”

“我有办法了,我们向老师借刻刀!”一旁的晨晨说,他想到了好方法。

不一会儿,看到两个孩子,一个拿小钳子把纸板拉住,一个来割,可是好像也难操作,他们请求老师帮忙。

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刻刀的刀刃和刀背,示范使用刻刀时把食指放在铠甲上,将刀刃朝着需要刻的东西,不要朝着自己。渐渐地,晨晨成功地割了起来。

Q7

为桥取什么名字呢?

经过最后的安装、涂色,他们的桥终于建成了。

“取什么名呢?”“知鱼桥,”虫虫一下子冒出了这个名字,“翁浦公园里有一座石拱桥叫知鱼桥,我们的跟它很像。”其他孩子也纷纷赞同。

“知鱼桥怎么表示呢?”我问。孩子们思考了一下,他们用形象的符号表示,“知”用蜘蛛网,“鱼”画了一条鱼。还为知鱼桥制作了海报。

为了让桥面更牢固,孩子们决定拿纸板割出围栏和拱券

纸板怎么割?尝试剪刀剪,太硬!

想办法剪刀当刻刀划

两人合作尝试使用刻刀

独立完成

装饰路面、路灯

作品完成并取名

在这个造桥故事中,我们也看见幼儿steam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工具使用,教师并没有直接帮忙,而是提供尝试机会。在一旁观察,幼儿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是放弃还是坚持。看到了孩子们挑战使用刻刀的,另外,我们也看到孩子们从用图形表征向形象符号表征的能力发展。

第四阶段:展示—评价

展示1:

桥的展览会

孩子们的桥终于造好了,他们都在环境中留下了精彩的造桥故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怎么展示呢?“放在作品柜上,贴上我们小组的照片”“放到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最后,大家决定在幼儿园的大厅办一个桥的展览。每个小组自己选位置、搬桌子、摆作品、放展板,一番忙碌后,桥的展览一切就绪。

“欢迎来看我们制作的桥……”“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桥,请为我们投上一票吧!”近40分钟的时间里,每组孩子展示了他们的作品,热情地介绍着。最后,他们统计了得票数,按得票数的高低,孩子们评选出不同的奖项。

展示2:情景剧《夸夸我们的桥》

桥的展览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好,“探探节”有一场节目表演,孩子们经过商量,把自己的造桥故事变成了一个情景剧《夸夸我们的桥》。

剧情来自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如何商量、如何设计、如何合作、如何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最后以走秀式展示了作品。

比如,孩子们娓娓道来:“蝴蝶队的扑克桥,桥面全部是用扑克牌做的,桥墩是用纸筒做的,是不是很像舟山的西堠门大桥;坦克队的钢琴桥,桥面用颜料刷上了黑白琴键。走在这座桥上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星星队七彩桥,七彩吸管就是他们的桥面;钻石队的石拱桥,桥墩是牙膏盒,路灯是牙刷变的,有创意吧;太阳队的太阳桥是用一次性筷子做的,桥面上装有一盏太阳能电灯……”

在展示桥的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小小工程师与大家进行分享,从每组桥的特色与亮点,从原先是如何制定计划的,在造桥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想什么办法解决的,来讲述他们的造桥故事。

回顾整个造桥过程,投票环节充分满足了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特点,从拉票—投票—计算得票的过程中,在从独白走向互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在表演桥的过程中,孩子们因为亲身参与造桥故事,表演得格外投入、特别到位。

历时一个多月的造桥steam之旅,

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这是一场充满挑战、好玩的旅程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用科学开启探索的兴趣,用技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比如,“我会用刻刀了”“我会做悬索了”;以问题驱动提升工程素养,比如“桥怎样才牢固”“护栏用什么材料”;以数学思维实现改变,比如,估算、测量、比较;最后,用艺术美化作品,比如,桥的装饰、海报的制作。

此外,幼儿在计划的思考、预测——按计划独立或合作尝试——跟随问题商量解决方案——体验成功的乐趣过程中,幼儿的挑战欲望、灵活的思维变通、坚持的学习品质、同伴的合作都得到了历练。

这是一场助力探索、惊喜的历程

1.选题支持

“我们也想来造桥”来源于主题活动下的引发,是儿童的“真问题”。我们倾听孩子的想法,聚焦问题,我们审视了该项目的steam价值,察觉其中蕴含着的探究桥的基本结构、运用多元的工具和材料、设计符号表征能力、估算空间概念、艺术造型想象等steam能力发展的机会。

我们的活动契合大班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逻辑思维能力的年龄特点。

2.过程支持

我们建构了以交流分享为中心的五环:从问题引发—设计表征—建构模型—检验优化—展览评价。在推进中,交流分享贯穿于每一环节之中,并以反思性的问题驱动。

3.选题支持

作为幼儿成长合伙人的教师,我们走近孩子,观察孩子的行为,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尝试评价指标的调整:从园部的“爱想”评价指标到主题背景下的班本化调整,在过程中再次对指标进行推敲,以具体的案例丰富完善指标的描述,同时,制定量表记录孩子的发展;看见每个孩子的“哇时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成为孩子们成长档案中“爱想”的南幼印记。这样评价,让孩子们的成长看得见。

行走在steam主题课程中,我们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开放、自主、安全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独特的自我,让每个孩子和教师享受“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的幸福。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来造桥大班steam项目化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