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这份心理调适指南
来护航~
学生篇
1.规律作息,充实生活
居家期间,停课不停学。学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积极调整作息,做到规律学习、规律锻炼、规律作息,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可控。生活有序,心情往往也就会好起来。在此基础上,建议坚持每天适当的运动,缓解压力,提高身体免疫力。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在为家庭付出和奉献中也会收获快乐和开心。
2.转移注意,科学调试
当我们接收到了过多消极的信息时,一定要摆脱它的泥潭,不要过多沉浸在相关的报道中,也不要人云亦云,要及时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试着列出一份会让你心情舒畅的活动清单,然后去完成它,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3.乐观应对,积极求助
当我们的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察觉到情绪亮起了红灯,这时我们可能会自乱阵脚,变得慌张。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保持和以往一样的时间安排,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稳住心态后,想想“我”在担忧什么,再寻求帮助。
情绪调节小妙招
除此之外,分享三个情绪调节的方法:
(1)正念呼吸
将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肚脐处,注意到腹壁随着吸和呼上下起伏,然后放开手,仅仅把意念放在腹部。在觉察中慢慢安静下来,感受每一次的呼吸。
(2)运动放松
开展喜欢的运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快走、慢跑、打球、瑜伽等等活动中,每周保持一定频率的运动,避免久坐。
(3)蝴蝶拥抱
采用蝴蝶拥抱,双手再胸前交叉,抱住自己对侧的肩膀,两手轮流的轻拍自己,同时伴随着深呼吸,给自己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
家长篇
1.科学防疫,积极配合
要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新冠病*,做好个人防护,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场所。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科学防疫的好榜样。有关学校教学上的安排以学校官方通知为准,平时多与老师联系,配合各项工作。
2.主动对话,正面引导
孩子在家里会更依赖家人监督,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表扬为主,客观批评为辅的方式教育。家长可以多进行亲子沟通,帮助孩子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想法,学会互相包容,而不是一味批评,堵上了和孩子沟通的道路。
3.亲子互动,放松情绪
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娱乐活动,通过游戏来放松身体、缓解压力。例如:拼图、积木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其他需要合作的游戏。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懂得配合的作用,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互动。
能量加油站
最后,当你发现自己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扰,比如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不用担心麻烦到其他人,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此时此刻的你。
以下是一些求助的渠道,当你有需要的时候,请不要顾虑地打扰呦。
厦门市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
-
厦门市思明区24小时心理援助
-
医院24小时心理
-
厦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