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真苦,路是泥巴路、水是挑水喝,种点蔬菜烂在地里了都运不出去卖,更别说发展什么产业了。”月5日,岑巩县龙田镇都素村村民陈国权回忆起往事说。
“那时候路不通、家家都穷,学生读书更可怜。”都素村多年打工在外返乡农民工张水生说,“村里没得小轿车,有个摩托车就算是富裕的人家了。每到下雨,我家两个娃娃读书回来都成了‘泥娃娃’。”
都素村支部书记刘良*说:“以前村里没有致富路子,年轻的劳动力就背着包出去谋生,现在村里路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年轻人也渐渐回来了;以前村里几乎没有砖房,现在到处都是两三层的大砖房;以前村里没得小轿车,现在过年村里的小广场都成了停车场……”
脱贫攻坚以来,龙田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使得“组组通”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沃野育芬芳,花木荫白墙;基地人忙走,闲庭胜高堂。以前各处撂荒的土地成了香饽饽。连片的蔬菜,满山岭的果树,各种养殖业,满寨子的花木荫砖墙,这些年犹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
都素村异地置业蛋鸡养殖扶贫基地,印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洁白整齐的厂房,墙上书写着“建好核心场、带动贫困户、当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领头雁”,让人舒心。厂房外连片的果蔬在早春里显得绿意盎然,十几个工人正在往大货车上搬运着一箱箱印有“脱贫蛋”的纸箱子,他们笑逐颜开,映照出的是都素村人的幸福的生活。
俯仰之间,干净的“组组通”四通八达。支部书记刘良*说:“我们村以建设全自动标准化蛋鸡养殖50万羽为主,稳步推进亩精品果蔬基地建设,抓好年产40万只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将都素村打造成为人人都可以分红的产业覆盖村,让全村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乡村经济振兴的环境里来。”
年5月,都素村蛋鸡扶贫共建项目启动,截止目前,年均实现销售额达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户人实现稳定增收,贫困户三次分红累计金额69.67万元。
如今,都素村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家家牵了自来水,串户路上有了整齐的路灯……返乡农民工张水生惊喜万分,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现在村里除了合作社和公司发展得好,连农户栽种油茶、烤烟、柚子、见杆李等小产业都走俏市场。今年,我都不想出去了,留下来找找产业发展的机会。”
“同样春雨蒙蒙,以前一步一脚泥,现在穿着拖鞋还可以满村跑。”刚从柬埔寨打工回来过春节的都素村村民张水生,走在整洁的通组路上眉开眼笑地说,“村里发展蛋鸡产业,不仅群众可以在里面上班,他们还可以入股分红。今年我想投资0万元到蛋鸡养殖基地,等到熟悉家乡情况后再来实现创业梦。”
杨元彬曾娜--摘自《西南商报》
聚焦大健康推动大扶贫——岑巩县谋划大健康产业项目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注溪镇思州柚种植基地(通讯员杨云摄)
“如果不是超前谋划,黔东南大峡谷暨龙鳌河·马家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可能快速推进,我们也不可能发了‘旅游财’。”马家寨村*支部书记许自先高兴地说。年,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景区已完成游客服务中心、集散广场、房屋风貌改造提升、亮化工程等39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让景区景点面貌焕然一新。
茶园青翠,荷田绕村。像马家寨村一样,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结合乡村旅游,完成了“森林康养基地”景区建设规划,投资余万元完成景区旅游路网、供水设施、慢行系统如游览步道等建设,完成景区接待场所、紫藤长廊、景区护栏、休闲垂钓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景区农家乐示范点建设,还实施了千亩莲藕产业园项目00亩,建成红豆杉苗木基地10亩,发展茶叶基地近亩,大健康产业在下寨村得到蓬勃发展。
这仅仅是岑巩县聚焦大健康产业,助推大扶贫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干今年、备明年、想后年”的思路,重点抓好大健康项目储备和谋划工作,瞄准中央、省*府投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改善、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关键性和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通过研判筛选及时将条件成熟项目列入重点项目编制工作计划,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同时,岑巩县深化大健康项目服务工作,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服务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群众和企业到*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平台服务工作,实行“一项目一代码”制度,为加快推进大健康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年,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共办结各类立项80件,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4件、涉及金额34.75亿元,项目审批38个、涉及金额1.77亿元,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审批“精简、提速”。至00年,岑巩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精心谋划,狠抓脱贫攻坚项目建设,通过聚焦大健康项目谋划,全县共储备项目个、总投资07.46亿元,其中年启动实施重大项目45个、完成投资35.84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工业方面,岑巩县立足“绿色工业”理念,积极引导传统铁合金、有色、建材行业从安全、环保、信息化方面改造提升,让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红狮环保、柏森香料、丛源电子等6家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企业绿色发展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通过对水泥生产后的余热用于发电,既解决废物回收利用,又能增加效率。”被列为年贵州省“千企改造”龙头企业的贵州红狮环保科技公司得到省工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源综合利用资金00万元支持后进行了技改,让企业实现绿色环保,企业负责人徐少添如是说。
通过技改,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实施重点项目1个,扶持企业11家,完成千企改造6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亿元,清理僵尸企业9家,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年,预计全县工业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9%。
在农业方面,岑巩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完成玉米调整优化3.34万亩,实施杂稻制种4.48万亩,种植烤烟.34万亩,发展蔬菜1.58万亩、中药材.14万亩,培育精品水果、绿茶、茶叶等林产品近0万亩,大力引进西红花、种桑养蚕、芳樟、食用菌等产品种植;出栏大宗牲畜14.3万头(只),粮经比结构优化为33:67,完成有机产品认证面积0.6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面积7.3万亩。预计农业完成增加值9.45亿元,同比增长6.4%。
岑巩县还完成了11个行*村村庄规划编制和11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不断推进11个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村项目和84个中心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治理户,小康房建设户,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户,建成3个乡镇垃圾焚烧站,3个村级垃圾收运站。同时,还深入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和环保能力提升工程,筑牢绿色屏障。修订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4平方公里,实施营造林1.8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75%。完成水尾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实施龙田、注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6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项目集镇管网工程。扎实推进“绿盾”等六大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95.%,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在旅游方面,岑巩县立足乡村旅游做文章,助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黔东南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投资万元完成了思州府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望江楼、思州码头、民国街区部分改造工程,天马玉门洞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马家寨景区开放运营,思州国际大酒店投入运营,现代商贸、物流、金融、餐饮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日趋兴盛,培育了大有木召、注溪周坪、客楼下寨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思州农民丰收节暨马家寨民俗文化周等系列活动,赴杭州建德市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暨招商推介。年,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49%。
头雁高飞,雁阵相随。通过实施大健康产业项目带动,打好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组合拳”,促进了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农村产业革命、“十个专项治理”的稳步推进。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人、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年的31.1%下降到5.06%。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融资贷款激发中小企业技改活力“感谢金融部门的贷款扶持,激发了我们企业的技改活力。”近日,贵州伟力达电子有限公司获得技改融资贷款后,盘活了企业,企业法人代表邱承佩高兴地说。像贵州伟力达电子有限公司一样,被列为年全省“千企改造”龙头企业的贵州红狮环保科技公司得到省工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源综合利用资金00万元支持,并多措融资全面完成了技术改造,企业绿色发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岑巩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突破技改瓶颈,岑巩经开区、县金融办、工信局等部门联合,召开与金融机构、重点企业项目融资对接会,建立*银企合作机制,各企业要根据银行信贷*策、投向、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对接信贷业务,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搭建*银企平台,帮扶企业解决技改融资难问题。
同时,岑巩县还出台了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策,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制定一企一策融资,建设*银企合作渠道,搭建*府、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支持企业技改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改引来源头“活水”。
去年来,岑巩县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采取“贵园信贷通”、“银*合作”、“委托贷款”等模式,协助伟力达电子、兴隆碳素、红狮水泥等6家企业获得贷款融资万元。岑巩县兑现了企业招商优惠*策万元,实施“千企改造”企业6家,通过企业改造、产权转让,盘活“僵尸”企业3家,占全年目标任务的%,推动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38亿元。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潘家贵
执行总监:杨*权
本期编审:徐学练
责任编辑:杨尤辉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