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后
TUhjnbcbe - 2021/9/7 8:30:00
防治白癜风全面升级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3875.html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1、故乡风月有谁争

城市虽繁华,但不是久居之所。

乡野虽清贫,却也是养生之地。

从广州要坐车回家乡的深山老林,在将近三十而立之年的我们来说,这个决定不可谓不大。

回归山村,过一种山居的生活,没有人能想得到。他们只知道有了学历才华知识后,削尖脑袋也要回大城市发展,甚至留学漂洋过海,这才是光宗耀祖之举。

回归到山村来,不是让人笑话吗?只有在外面奋斗不下去的,才退居山林啊!

当我们把这决定同家人,亲朋好友提到时,他们莫不吃惊,莫不疑惑。

老师曾经说,中医是传统的好,是汉唐的好,那个时候医道不分,达到巅峰状态,所以名医辈出。很多东西都是现代的好,因为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物质文明看的就是科技,但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却是传统的好,比如书法、篆刻、国画、武术、京剧、国学,还有我们的中医,这些都是越传统越古典越好。

越是回归传统,心灵精神就越受用。

所以想要把中医学好,就要懂得过一种回归自然的传统生活,过一种亲近山林田野的乡村生活,这就是老师时常给我们表法的,他即使身在闹市之中,心也在山野里头,甚至老师也开始开辟他的中医山林乐园了。

现在社会不缺乏你给大众制造多少物质财富,在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生活,心灵生活。

创造精神财富,搞中医教育普及,传统文化传播,用上一辈子去做也做不完啊!

想通了这点,我们归心更切。一直漂泊在外,心灵缺乏一种平定,真正安居乐业的大定,一直都想找一片心灵归属的净土,最后还是想起了家乡。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5、给我们一支笔

城市白天也难看到蓝天,黑夜怎么看不见星星。

一回到乡村,蓝天白云,日日得见,青山绿水,时时围绕。

晚上繁星满天,格外让人亲近。

清风徐来,特别令人清爽。

中医的核心在于天人合一,如果你连天上的星星、白云都看不清,地下的泉水,山林的鸟语虫鸣都听不见,你又怎么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通应呢?你又如何去体悟中医,接近古圣先贤的心性呢?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连针灸师邹兄,既有亮堂堂的研究生学历,也有让人羡慕不已的家传针法,医院里面工作的稳定职位,他居然也选择了回归家乡山林,准备创建他心目中的中医堂口。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一个传统的中医生,怎么少得了自己的一片田园根据地呢?

越深入体悟中医,越会发现这点是极其关键重要的。

人是自然之子,回归自然,如水之归下。

中华文化的源泉也是来自于自然,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大都有过这种山居田园的耕读生活。

想起我们跟老师在城市里,连采药种菜都要搭上公交车,坐上好一阵子才能到。

一回归到山林之中,采药耕作,随处可得,清洁的空气,纯净的山泉水,不取自有。

城市虽然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但有很多事是做不到的,也只有山居耕读,才有这种条件。

当家里人正举棋不定,准备托人在大城市给我们找工作时,我们笑笑说,不用担忧,乡村里照样有出息,给我们一支笔,我们可以撬动整个世界!

......

......

后记、中医普及之路

值此中国盛世,传统文化大兴之际,我们后学医子要面向古圣先贤,见贤思齐,面向世界未来,眼界高远,荷担岐*大法,传承医道薪火,普及中医文化,此中医普及学堂成立之因缘也!

——中医普及学堂堂训

今年跟大学本科中医班的同学小聚了一会,大家都回忆十年中医路,感慨万千,他们里头很多优秀的人,医院,或者弃医从商,医院,把中医当成业余爱好。

他们很不解地问我们,怎么你可以一直坚守中医之路呢?

我们一想,自接触中医十年以来,变化太大了。

先是对中医充满无限希望,一旦面临工作生活,还有临床疗效时,就开始灰心迷茫。

但高中大学的那股高昂之志,志比天高之气依然在,想起经常爬山,都要登顶,于无路处尚且能开出一条路来。

所以对于我们的中医之路,应该也能够自我主宰,开创出一条真正的路子来。

于是经过三年自修传统国学跟中医,两年的跟师,从此浮躁之气渐收,傲慢之志渐消,能够沉潜内敛于国学中医智慧,可以收心养性于修学之路。

经过从师拜师,得师点拨后,终于十年业满,开创中医普及学堂,寻找到一条普及传统文化中医之路,走一条返本归源之路。

当我们写好中医普及学堂堂训时,感慨万千。

上医医国,先觉觉民。

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古来的大人物,他们能够创大事业绩,不仅是因为聪明绝顶,而是由于他们能够把思想智慧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所以从离开任之堂,到入山修学创作,网上发帖,写中医普及文章,传播中医,短短一年之间,《小郎中学医记》,还有《药性赋白话讲记》等,一部部中医普及读物应运而生。

很多学子从接触中医,到学习中医,喜欢中医,受用中医,他们最后传播中医,由生病走向健康,由烦恼走向快乐,并且把健康快乐带给周围人,在网上博客上留言鼓励,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心中非常欣慰。

看来中医普及之路,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

即使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用一辈子时间去经营,都觉得远远不够。

所以山中风景无限好,也无暇去游玩,家里亲情浓厚,这一年山居也回去没几趟,都是出去理发,后来干脆买了理发机自己理,连外出的时间都省了。

中医需要普及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是力度、深度、广度,我们做得都远远不够。

我们在博客上说,假如有一天中医的普及,就像阳光播撒大地一样,那么世界人们大健康的时代就到来了,真正《*帝内经》上讲的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那种状态将变为现实。

所以中医的普及之路,不是一时的普及,而是一生的普及,不是一人的普及,更要大众一起普及,这样才能真正把中医传播开来。

对大众而言,健康很简单,要的是思想上有真正健康的觉悟。这样你才能认识受用中医,而不会盲目人云亦云,认为古文化落后。

其实,传统文化是站在人类思想的巅峰上传下来的,是每个时代最顶级的人物,最精华的智慧结晶。

什么叫源远流长?

我们现在的智慧,只是长流水的一丁点,大江大河的一点滴,饮水思源,学习文化智慧,既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古圣先贤,向历史长河里头舀取智慧水。

古文化是源头,源头不是落后,历史的不是退化,对于当今社会的人,应该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来溯本求源,汲取人类最高的智慧。

不要以为老古的就是落后,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智慧,才能真正发光。

我们只是传统智慧文化这座金矿的采挖者,把这些亮丽的金矿采挖出来,呈现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够分享到里面的光和热。

同时希望大家一起来挖掘这座宝库,让我们共同走一条真正中医普及,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振兴之路!

编后记:在各位的热情支持下,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