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于年第4期
王
祥
夫
个人档案
王祥夫,著名作家、画家。历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冈画院院长等。著有长篇小说《乱世蝴蝶》《米谷》《生活年代》《百姓歌谣》《屠夫》《榴莲榴莲》《种子》《风月无边》等,中短篇小说集《永不回归的姑母》《寻死无门》《顾长根的最后生活》《愤怒的苹果》《狂奔》《油饼洼记事》《一粒微尘》《花样年华》《高兴镇》《老*的幸福生活》《积木》《为什么不去跳舞》《金属脖套》等,散文集《杂七杂八》《纸上的房间》《何时与先生一起看山》《以字下酒》《山上的鱼》《四方五味》《漫游》《真想做一个晴耕雨读的地主》《饮馔集》《黍庵集》等五十余部。
●年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
●年《上边》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年获“赵树理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并获“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
●年获《滇池》文学奖
●年获《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原创短篇小说奖
●年获第九届《上海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年获《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原创奖
●年获第三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之“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年获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奖
●年获第三届“山花文学双年奖”特别贡献奖
艺术成就
王祥夫是当代文坛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的作品关切现实生活,笔触重在底层叙事,风格隐忍蕴藉。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文化底蕴,使他的艺术作品饱含对人生的赞美,对生命的悲悯。其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气质与叙事技巧,讲述、书写平凡生活中隐藏的大美。其书法、国画,则有着传统文人的意趣,彰显着中国书画的冲和散澹。他的艺术修为及处世之风,则又类大隐之士。
早年王祥夫热衷于文体实验,尝试创作先锋小说。《好峁杂录》《小鼻村记事》《棉花》等等,相继发表于《钟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之后的创作,王祥夫从“先锋”转入“写实”,这与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生活发生的嬗变分不开,也与他在乡下挂职三年分不开。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几年的挂职体验生活,使他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文学观念,从各种探索主义和先锋派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来。他发现,现实主义才是最先锋的。走现实主义道路的作家,是最具探索精神的。从那时起,王祥夫的小说开始直面现实,记录现实,“一定要把‘苍生’放在第一位”。其作品《归来》,可视作其“写实”代表作之一,笔法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字里行间所呈现的“中国风骨”扑面而来,处处显现人物思想行为善的光芒。《真是心乱如麻》(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一名)中,王祥夫以平民视角考量世界,再以高超的艺术功力表达苦难与温暖这一哲学命题。小说处处写平凡,处处有温暖。王祥夫艺术的构思,不事雕琢,巧妙地把平凡生活中的苦难与人群中间的温暖两个对立面揉起来,小说中的人物生存越苦难,温暖越有力量。在叙述平凡生活和辛苦艰难时,将隐藏在人心中的点点温暖和隐隐大美展现在读者的泪眼面前。作为底层叙事的主要代表作家,王祥夫认为:“小说在写法上孰好孰坏并不重要,社会意蕴是第一要义。‘道’是第一要义的。当下的‘底层文学’之所以被更多的人们说好,是有‘道’,是有‘社会意蕴’,而非只是在那里摆弄‘术’。”《五张犁》,王祥夫着眼“城市化的进程使大批的农民失去土地”这一现实,以极具张力的笔法和潜藏在文中的深刻思想,对农民失去土地发出追问,引发思索。这也使其成为作者反映农村作品中被评论界最为推崇的一部作品。藏身在众生之中,王祥夫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