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草
药性:甘、平偏凉。归脾、肾、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甘味,归脾、肾经),清热解*(性偏凉,解肺、心经热),祛痰止咳(归脾、肺经),缓急止痛(甘味,主要止痉挛疼痛),调和诸药。
01用于脾胃虚弱证▼甘草,甘能补虚,又归脾胃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甘草补益作用和缓,临床多作辅助药用。02
用于痈肿疮*,咽喉肿痛▼甘草,生用药性偏凉,能清热解*,可用于多种热*证。03
用于咳嗽痰多▼甘草,性润平和,归肺经,能祛痰止咳,无论寒热虚实的咳嗽经配伍后都可使用。04
用于心气不足,心悸气短▼甘草,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临床可单独或配伍使用。05
用于皖腹、四肢挛急疼痛▼甘草,味甘能缓,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的四肢挛急作痛均有疗效。06
用于缓解药物的*性、烈性或调和诸药▼甘草,药性缓和,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例如,白虎汤有四味药,石膏、知母、甘草、梗米,甘草可以缓和石膏的寒凉之性;四逆汤有三味药,附子、干姜、甘草,甘草可以缓解附子的*性,缓和其烈性。李时珍《本草纲目》:“甘草外赤中*,色兼离(火)坤(土);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入脾经)。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草性微温,其味至甘,得土气最全。万物由土而生,复归土而化,故能解一切*性。”食养清单(一)
治疗咽喉肿痛▼辩证要点:咽喉疼痛+局部红肿+口渴+或大便干燥+或小便发*+舌红或舌边尖红”食养清单:生甘草20克,桔梗10克,木蝴蝶5克,浙贝母10克,水煮代茶饮功效:宣肺散结、利咽止痛。食养清单(二)
治疗心悸胸闷气短▼辩证要点:心悸+胸闷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口渴食养清单:灸甘草30克,五味子5克,麦冬10克,桂枝5克,红景天15克。水煮代茶饮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推荐阅读:食养清单(1)
补虚上品山药,“小人参”美食养清单(2)
白扁豆化湿、补益、解*,《红楼梦》中“香薷饮”食养清单(3)
千古名方:甘麦大枣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