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性趣味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
——高尔基
游戏是什么?
——孩子的话
游戏是带着小蝴蝶的翅膀在野趣乐园里奔跑。
博雅
豆包
游戏是剪刀石头布,是捏橡皮泥、骑小车子。
游戏就是大家自由自在一起玩。
乐乐
马达
在小树屋给小朋友做菜就是游戏。
游戏就是和我的朋友一起搭的大房子,是我们一起玩泥巴。
裕斌
01
园级定方向,强化游戏后盾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最热爱的事业。环发幼儿园在拥有童趣乐园和野趣乐园两个得天独厚的游戏场地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自由,玩得智慧,玩得孩子像孩子?为此,戚春萍园长带领环发团队,抱着“玩出快乐、玩出自我”的信念,从材料投放入手,进行着一场“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的革命。
中层商讨,确定游戏发展方向
增添洗手池
为了满足幼儿游戏中对水的需要,以及游戏后的冲洗,戚园长请专业施工人员添加洗手槽。
高低
适宜
3月9日,戚园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将野趣乐园进行全面清理,为游戏开展做好环境准备。
团队合力
清扫野趣乐园
02
现场观摩材料填充
不同于以往明确区域主题的环境创设与材料填充,本次只以场地命名,但不确定该区域的类别与玩法,将游戏自由交给孩子。游戏前期,教师根据自己对所属区域的地形特点和现有材料,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第一次材料填充。
3月11日,李盼盼园长组织各区域负责人,进行第一次区域材料投放观摩。负责人对每个区域填充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孩子游戏玩法进行了预设。李园长现场组织教师对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是否合理进行研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形成以下问题反馈:
问题一:材料选择的根据脱离幼儿,都是教师高控、“想当然”。材料类别单一,互动性不强。
解决措施:
每个班级利用散步或者其他过渡环节组织幼儿参观每个游戏区,询问幼儿都可以投放哪些材料,可以怎样玩。并通过记录表的形式进行记录,教师汇总填充。
问题二:材料收纳方式不合理,分类不清晰,不利于幼儿取放。
解决措施:
1.每个区域根据材料特点,收集、购买不同的收纳筐、收纳盒。如沙区的PVC管和接头,可以用大的塑料筐;涂鸦区域多为画笔、油画棒、海绵棒等小材料,就可以用多格收纳盒进行收纳。
2.每个收纳盒、筐都要有明显的标识,让幼儿能够清晰的知道不同材料应该放到哪里。
问题三:区域意识太强,没有真正理解“不确定主题的区域”的内涵。
解决措施:
针对部分老师依然将区域确定主题,投放指向单一的材料的现状,进行现场专业指导:某某区的定义是为了让老师幼儿明确区域地理位置,但其实在该区域怎样玩,是没有确定主题的,完全由幼儿自主决定。老师要做到是投放充足的材料,满足幼儿在该区域游戏的各种需求。
教研后区域调整结果
各类材料分类放好
整齐划一,标识清晰
低结构材料为主
高结构材料为辅
03
第一次教研
初次试玩,问题反馈
野趣乐园从2月份完全打造完成之后,在经历4次安排排查调整、两次大班幼儿试玩后,于3月16日正式向全园幼儿开放。户外自主游戏由分时间段在童趣乐园和阳台进行转为同时间段在童趣乐园、野趣乐园进行。第一次试玩,显现出很多问题,16日中午,李园长立即组织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反馈研讨,第一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与反馈
01
活动前发现的问题
1.区域负责人没有及时到位
2.各班水杯没有固定放置位置
3.教师观察工具携带不全
4.规则意识、安全意识不足
调整策略
1.将自主游戏音乐进行调整,附加游戏开始和游戏结束语音提示。各区域负责人提前10分钟到位,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排查和材料整理。
2.每个区域选定一个位置放置一个三层收纳车,用来摆放幼儿水壶。
3.教师每次自主游戏携带的包里要放手机、观察记录小本、笔和纸巾。
4.游戏前和每日游戏分享环节,和幼儿一起探讨游戏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02
材料方面的问题
1.沙区的PVC水管尺寸太大太重,孩子操作比较麻烦。
2.游戏中幼儿不需要的材料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放在一边。
3.幼儿不仅在指定区域玩耍,而且带该区域材料到其他区域玩耍。
调整策略
1.将沙区的PVC管切割成一半的圆桶和一半的半圆筒。
2.教师与孩子约定每次只能拿1——2种材料,需要下一种再去拿,不需要的材料要及时放回原位。
3.在初期幼儿定区域玩的基础上,允许幼儿将材料和区域互相流通,但要提醒幼儿游戏结束后,材料要放回原区域。
爱
保安爷爷辛苦啦
03
教师幼儿分配问题
原来分配表格
发现问题
1.初次游戏,幼儿很多游戏习惯和常规都没有养成,而表格中安排的区域负责人与本月在该区域玩的幼儿不是同一班级,就更增加了组织难度。游戏结束后,幼儿不听老师的组织收材料,而是继续玩耍。导致第一次游戏时间延时20分钟。
2.游戏结束后,幼儿不能及时找到班级老师,拖延回班时间。
调整策略
由原来的定教师定幼儿(非同班)调整为定教师定幼儿(同班)。游戏结束后各班级一位老师到操场等待幼儿回归,组织清点幼儿人数。
调整后表格
04
家长工作问题
户外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同时,也避免不了脏了衣服或者出现磕磕碰碰。怎样让家长理解游戏的重要性,理解老师的工作和孩子的快乐,老师们进行了现场研讨。
调整策略
通过梳理游戏的家长、分享孩子们游戏中的快乐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三个途径,赢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最终由园务室形成统一文字,由班主任分享到家长群。
初次游戏的宝贝们
让我看看这个小螺丝钉
04
第二次教研
园级小组相结合,解决新问题
园级教研解决共性问题,小组教研解决个别问题。3月23日上午,各区域负责人组织组员根据近期观察到的现象,从材料摆放、教师站位、安全排查等方面进行具体研讨。中午,李园长组织全体教师针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问题与调整策略如下:
小树屋区
问题:
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穿水鞋,收的时候水鞋太脏不能直接放到柜子,水槽冲洗泥土会堵住下水口,所以水鞋该如何冲洗?如果冲洗的时候不小心水进到鞋子里面了怎么办?
调整策略:可以先将大块泥土刮、蹭下来,再拿到水槽稍微冲净即可。湿的水鞋可以倒挂在写生台两边的柱子上,等中午的时候老师及时收回。
宝贝风采
大型搭建区
问题一:
大型建构材料不够丰富,还可以添加什么?
调整策略:
1.教师的支持:增加轮胎、滚筒、球类等现有材料。
2.孩子的智慧:活动后与该区域幼儿商讨还可以投放哪些材料。
问题二:
幼儿在进行积木搭建时,会有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给予哪些支持?
调整策略:
投放马克笔、水彩笔、软尺、硬尺、纸张等记录和测量工具。
小推车欢乐多
平衡木区
问题:
幼儿在平衡木这里玩,多会钻爬、上下爬坡、模拟战斗或者玩水,还有的在玩石头、捡树叶、用石头捣碎叶子。针对这些行为,还可以填充哪些材料呢?
调整策略:
尊重孩子游戏的自主选择权。
投放一些泡沫、塑料盆等可以漂浮的物品。
平衡木周边自然材料丰富,孩子会自由选择。但是场地较大,地势比较复杂,该区域老师要合理站位,确保幼儿安全。
沙区
问题:沙池区是热门区域,除了本班孩子在这里玩耍,许多其他区的孩子也会来玩,造成拥挤,增加安全隐患。怎样控制人员进入数量?
调整策略:根据观察,沙区可容纳幼儿的上限为40人。可以准备四十双雨鞋,穿雨鞋的幼儿才能进入区域。
滑梯区
问题:
大滑梯滑下来的速度太快,幼儿容易冲下去。
调整策略:
1.在游戏评价环节,和幼儿一起观看游戏视频,规范正确动作。
2.一个教师专门在滑梯下面观察保护。
3.在滑梯末端投放一个大垫子,避免落下跌伤。
观景写生·涂鸦区
问题:
观景写生台幼儿缺乏兴趣涂鸦区材料填充不足。
调整策略:
投放多种低结构材料:轮胎,瓶子纸箱,奶粉筒,材料材质不同、大小不同、高低不同。让幼儿可以不仅在纸上画也可以在其他物品上进行大胆创造。
各区域老师进行小组内教研
教师记录区域内问题
05
第三次教研
阶段小结,确定新目标
从3月16日到4月7日一共16天的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老师们收获了很多,孩子更收获了无限的快乐。4月7日,李园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自主游戏阶段性小结,并提出了4月份的新目标:记录幼儿游戏过程,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提供幼儿游戏支持。
阶段性小结
取得成果
各区域时间观念良好,及时到位,充分保证了幼儿的游戏时间。
幼儿能够根据要求及时将材料归位。
材料填充较为丰富,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并以低结构材料为主。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站位不合理区域内要合理分配站位,充分保证观察到每名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在视线里,防止意外的发生。
2.缺乏思考与反思意识
面对每天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有思考、有反馈,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以问题为导向,用发展的眼光投放材料,解决问题。
3.活动总结与评价不够深入
每次的活动总结评价环节,要给孩子充分的表达分享时间。教师要用专业给予肯定与指导。将区域内问题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与孩子探讨,共同商讨解决策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助力游戏发展。
4.安全意识不足
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前的提醒和活动后的总结以及过渡环节的探讨,强化幼儿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阶段目标
材料收集是常态,
游戏观察是重点
在4月份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将把材料填充作为基本常态,将游戏观察与解读作为重点。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在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亮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与品质的发展。
野趣乐园精彩递送
前方道路正在
维修,请绕行
胜利就在眼前,帮我接一下!
亲爱的孩子,
就这样快乐的游戏吧!
让“今天你游戏了吗?”
成为我们彼此最欢快的问候,
让爱,冒险,喜悦,投入,反思,
在这里萌发!
乐享田园,亲享自然
这所充满自然气息的幼儿园
欢迎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