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患者张某某,男44岁,初诊日期,年11月13日。
主诉:脚心潮热5年,咽部痰阻1年。刻诊:脚心潮热,夜间甚,冬季尤甚,咽部痰阻,纳可眠差,口和,舌红苔*微腻,脉弦细左尺弱。曾吃知柏地*丸等中成药及中药无数乏效,困扰多年。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阳虚,痰凝咽喉,以潜阳封髓丹化裁治之,处方:附片30g,炙龟板15g,肉桂15g,*柏30g,砂仁15g,地骨皮30g,法半夏30g,茯苓30,僵蚕15,蝉蜕15,赤芍30,木蝴蝶30,川牛膝30,炙甘草30g,三剂,两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年12月1日,脚心潮热明显改善,咽部痰阻也有所改善,上方附片加至45g,炙龟板加至20克,去地骨皮,加干姜30g,山茱萸30g,三剂。今晨电话告知已愈。
按:脚心潮热大多数中医都是按阴虚论治,教科书上亦是如此。而郑钦安却说:“世人皆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人身真气从子时一阳发动,历经子丑寅卯辰已,阳气旺极,至午未申酉戌亥,阳衰而下潜藏”,也就是说,午后至深夜间子时这段时间阴气当令,此时发病或者病情加重者,是阳虚逢到阴令,犹如雪地加霜,故而发病或者病情加重。慢性咽炎临床医师大多数都是按湿热或炎症论治,从而套方套药,治法不离清热消炎。该患者虽然表面一派阴虚症状,但是肾脉比较弱,无口干口渴,咽部痰涎源源不断,脾为生痰之源,痰为阴邪,《素问-痰饮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通过阴阳辨决,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辨证为阳虚。坦率的说,该病能够在短时间见效,六剂药而愈,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就如患者所感叹:中医真的很神奇!
(张同强整理脚心潮热案年1月16日)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