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神奇的记忆能力,比如我曾去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完后就懒得去打理了,再去时已是三个月后了。理发师居然凭着那一次去的印象,把我回忆起来了,说我好几月没来了,上回带的小白狗怎么这回没带。
我挺诧异的,毕竟我只去过一次。如果是小白狗为线索的话,这回并没带,似乎无法从缺失的目标来形成联想的。
所以便好奇地问了下,他如何记起来的。他说,他好象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同伴都挺佩服他的记忆能力的。
这是不是天赋呢?倒不一定。有可能是他找到了其他人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这个细节可以帮助他用最少的样本来区分不同的人。
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人能力。一个不认识的人只见一面,后面再碰到时能很快认出来。
学音乐学久了,也有类似的能力。听到一首歌,如果不是太难的,可能很快就学会了。我记得我以前学英文歌,要唱准一首歌,往往得花不少时间。而过了两三年后,现在多数英文歌都能很快学会,也不会浪费自己过多的时间。中文歌就更快了。今天翻唱的这首刘文正的《春夏秋冬》,也就朋友圈听了一遍,发现歌曲实际上是四句旋律重复四遍形成的歌,于是很快就在某K歌软件上录好歌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识别能力呢?这实际上是人类在学习了大量同类型目标后,形成的一种特定类(class-specific)的识别能力。他的主要做法是找出每个类不同于其它类的关键特征。比如识别积木形状时,最简单的特定类特征就是积木的不同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等等,只要找到这个特征,形状识别就简单了。
它的好处是,如果出现以前没见过的类别数据时,只需要设定一个阈值,当新类别数据在已知类别中的识别概率低于阈值时,就归到未知类中。当未知类的数据,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通过非监督方法来形成新的类别。
这种方式最早称为特定类的学习(Class-specificlearning),后来给了一个更时髦的名字,叫few-shotlearning,即少量样本的学习。它又能产生一些变化,比如one-shot,zero-shotlearning。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其初衷都是希望模仿人类的那种过目不忘的能力。
年2月13日
春夏秋冬
作词:吕承明
作曲:陈小霞演唱:刘文正
发行时间:
你似微风吹醒我心灵羞怯还带着惊喜默默递给我一朵小野花带给我喜悦的春你伴着我带着老吉他吟唱在山巅水涯深情注视我笑在艳阳下漫溢我欢畅的夏你难忘记流浪的岁月挥挥手只留下背影弹着老吉他我依然吟唱潇洒我清愁的秋你已远去无处觅游踪寄语浮云传珍重多情应似我此情与谁共凋零我孤寂的冬啦啦啦...啦啦啦...
原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