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个多达万人的巨大团队,在这次疫情中,也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环。
这个群体里,大学的学生占总大学生比例约3.11%,的学生只有1.66%。他们的教育履历已经领先于万人中的绝大多数,但这依然无法保证他们得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那些名校应届生,也难以避免地要面对这些考验,体会到真实的世界带给他们的挫败感,以及学会拼尽全力去争取机会。
文|史千蕙
编辑|楚明
1应届生陈玲从来没有想过,轮到自己毕业的时候,工作会这么难找。她在一所财经类大学读研,金融专业,本科毕业于一家东部省份的大学。「找不到工作」这件事,从不在她想象范围内。
在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陈玲已经投递了将近份春招简历。在这份里,进入面试的数量是5,拿到offer的数量是0。而在此时,年的春招已经开始两个月了。
与陈玲的处境类似,正在英国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的Maggie也正在为春招焦头烂额。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颗粒无收」。不过,有一件事能让她略感宽慰:在Maggie加入的一个多达人的校园招聘群里,人人都在哀嚎「没找到工作」。她发来了一张聊天截图,每个人的昵称后面写的毕业院校,都是一些响当当的高校名称,不是,便是,这些昵称刷屏着同一句话:笔面试不断,offer没有。
应届毕业生的群聊。图源受访者计算机专业的韩梅梅年初结束了她在美国的6年学习。从过年回国开始,不可抗力便将韩梅梅从一个待入职的应届生,变成了一个无限期推迟入职的应届生——这都是因为她把工作找在了新加坡,又把入职日期定在了年的4月。
她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