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暖书房(nuanshufang)
父亲的相册谢建宁
紫气东来.木蝴蝶出生于山西,在山东沃土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辽宁人。幼儿园保健医是我的职业。自幼只会读书,不会看书,只愿用声音彰显文字的魅力。想写一点关于父亲文章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因此也就搁浅了很长时间。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写点怀念父亲的文章又一次触发了我的心灵,趁着周末闲暇,打开了尘封许久的收藏柜,拿出几大本父亲生前保存的相册,相册里一张张熟悉的老相片将父亲一生的经历重现在了我的面前。父亲一生爱好相当广泛,其中照相则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时,父亲就喜欢捣鼓照相机,,相机他都玩过。刚解放不久,父亲只身来到宁夏工作,每年只有一个探亲假,回家的时候,他有时会带一部相机,给全家人照相留影。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有几人见过相机,更别提照相了。在父亲的相册里,祖母和外祖母生前唯一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这些宝贵的照片也就成了家族中的珍藏。翻看着父亲的相册,一幅幅照片似乎都有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有两张相同的照片将我的思绪引向六十年代初。照片上母亲抱着我,我戴着棉帽,身穿厚厚棉衣,瞪大了眼睛看着前方的镜头。两张相同的照片,但是一张为黑白色,一张为彩色。那一年冬天,我约两三岁,母亲梳着大辫子,站在雪地里抱起了我,让父亲按下了相机的快门。父亲将相片洗出后,觉得成相非常好,因此将底片送到照相馆,让师傅放大后,用当时最先进的手工方法着色,这样,家里的第一张彩色照片就诞生了。父亲大半辈子从事商业工作,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在他的相册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他为商店职工拍摄的工作照,也有他与同事交谈的生活照。他一生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每每看到生活中的有意义场景,总想通过相机记录下来。八十年代彩色相机替代了以往的黑白相机,父亲用多元购买了一台德国产相机,要知道,那时的元可以为家里办多少事呀。父亲视这部相机为宝贝,经常背着它四处拍照。工厂矿山有他留下的珍贵镜头;农村田头有他捕捉的精彩画面。在那段时间,他以他的镜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一些珍贵的照片也成为研究灵武城市发展有价值的资料。我清晰地记得,九十年代初灵武修订的县志中,他的多幅照片选录其中,成为文字资料重要补充。父亲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他在用相机记录生活的点滴时,往往还会将许多不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