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岁前这样教数学,小学不吃力》专栏的第14节课,我们来聊聊怎么教孩子“对称”的概念。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对称”,你能说得清楚吗?
在数学学习中,很多人对“对称”的理解,其实处于一种“感觉自己懂了,却又说不清楚”的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知半解”。
虽然严格来说,孩子要到小学二年级才会正式学习“对称”这个概念。但想要避免一知半解,浮在表面的学习,就要在学前阶段把基础打扎实。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概念却不能被直接教授,只能靠个人领悟。
今天的课程,小样妈会用5个步骤(找、折、剪、拼、画)来带孩子充分地体验、观察和操作,真正学懂什么是“对称”,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搭建好基础。
课程有丰富的配套素材,大家可以在购买课程后私信我,领取资料。
01什么是对称,照个镜子就能知道
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师。像“对称”这么抽象的数学概念,很多父母早就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了。
比如在他很小的时候,你有没有抓着宝宝的手对他说,“看,这是你的左手,这是你的右手。”
通过认识自己对称的身体部位,孩子开始知道自己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是左右对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称,提高他的观察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站在镜子前认真观察自己,寻找身体中对称的部分。
“宝贝,你的哪些身体部位是左右都有的呢?”
通过观察,孩子会发现眼睛、耳朵、鼻子这些器官都是左右对称的,左边有一个,右边也有一个,而且长得一模一样。
想要增加难度,可以改变孩子的发型、发饰、衣服、鞋子、袜子等。引导他去观察,这些东西是不是像眼睛一样左右对称。
02折一折,检验对称的好方法
当孩子对“对称”概念有了基本的认知后,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式加深他的理解。
从定义上来说,所谓“轴对称图形”,就是指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假如我们能用折的方式让图形完全重合,那它就是对称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图形,比如正方形、圆形、五角星的纸片,让他来折一折,看看纸的边缘能不能完全重合,变成原来的一半。
为了做对照,我们可以再找一些不对称的图案,来让孩子折一折。
小样妈给大家准备了上图的素材。有对称的蝴蝶、爱心图案,也有不对称的卡车、蜜蜂图案。
打印出来后,让孩子沿着虚线对折,看看两边的图案能否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