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伙人不选择内部消化胜利退出游戏,而是找上门来,说明他们手上肯定有一张单牌,想找人用掉。那么他们在必须在游戏一局用掉这张单数牌的条件下,他们肯定最想把自己手里多出的单数的布用掉,而不是选择通过内部输赢把剪刀和石头变成单数,因为他们知道除了自己手上的牌以外,外面卡池里的牌是石头居多,而现在又找上了一个囤积了石头的人比,那肯定出布也是胜率最高的。
郑开司微微一笑,看破了一切,收起了手表麻醉针和蝴蝶结变声器,翻开了自己的底牌,剪刀!
这时离比赛结束不剩什么时间了,之前坑郑开司的那个坤哥又出来搞事了,他纠集所有人,说要重新洗牌,以防囤牌的人推断出所有其他人的牌,还说不参与重新洗牌的就不找你玩了。
三傻一听,不找我们玩可不行,只能一起洗牌了。坤哥在洗牌时又出了老千,把石头留给了自己,所有布留给了三傻,剪刀给了他的猎物,这样自己只要盯着三傻不跟三傻比,就不会输了。
又玩了几轮后,坤哥手里只剩最后一张牌了。
这时候郑开司又开始了表演时刻,换个bgm。
在坤哥的计算中,除了三傻手里的牌和自己的一张石头,至少还有三张剪刀,但他怎么都没能找到那个剪刀的主人。
郑开司推理出来,之前有个被皮姆博士抓走的人,他丢厕所冲走的牌就是剪刀,坤哥想在路人手上用掉的机会没了,只能找手里还有牌的三傻去用牌。
郑开司一口气喊了五颗星,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上的牌是双数,没有后顾之忧,虽然自己这边三人只有4颗星,但能去买星不会被拉进小黑屋做实验。为了同伴,他选择跟坤哥比了,拿走了五颗星,但自己也余下了最后一张牌,他相信李军会用剩余的星星换钱来赎自己,然后就进了小黑屋。
进了小黑屋后,郑开司遇到了一个大哥,他是故意进小黑屋的,然后在里面给外面的队友敲窗发信号看别人的牌来赚钱赚星星。
然后这个大哥之所以放心进来,不怕队友卖,就是因为自己带了队友的身家财产进来。果不其然,身上毛都没有的郑开司就被李军和小胖卖了,没来赎他。
郑开司偷了身边大哥身上的钻石成功逃出了小黑屋,出去就给小胖来了个上勾拳,用剩余的三颗星星赎出了同在小黑屋里另一个为了救儿子进去的老大爷,然后潇洒下了船,回到了女友身边。
医院里见到了来找他的皮姆博士,这回他终于想起来,这个皮姆博士就是童年时绑走自己老爹的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第二部分解,影片结束。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除了女友刘青、幼年父亲被绑的部分,基本上没有改动过任何《赌博默示录》第一部的主线情节。
作为一部国产的悬疑推理剧情片,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当得起国产电影及格线上的标杆的,有这么几个原因,也是我看完电影最想说的话。
1、剧情。原著漫画的主线剧情是经得起推敲的,而这部电影的重现是到位的,所以剧情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原著的伊藤开司只是一个潦倒的小混混,后面居然能在慈善赌王大赛中杀出重围,这一点漫画做得不好;电影里面,就改编刻画了一些细节,比如郑开司父亲是数学老师,平时郑开司自己也喜欢数学推理游戏,这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剧情的漏洞。
2、郑开司的双重性格。我不知道这个双重性格的设定对第二部是否有引导伏笔的作用,但目前来看,这个设定我觉得在第一部里有点冗余。可能是想致敬《游戏王》里手握千年积木的武藤游戏,但并没有到位,郑开司经常犯病脑子里的这些场面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似乎仅仅只是导演用来炫技弄特效的。
3、紧接上面那一点,特效。虽然说在我的想法里,片中很多特效场景对剧情推展没有用,比如截的这段上船前的追车戏。
但是。没用归没用,既然你放在了正片里,特效的好坏就代表了电影制作的态度。值得称赞的是,这部电影的特效是很过关的,可以算国产电影的优秀分数线,这一点是加分项。
4、李易峰。这部电影里我依然不觉得他有能比得上那些老戏骨的演技,但就这部电影而言,他的表现是合格的,该表达的意思表达到位,关键镜头不出戏,做到了这个角色该做的事。
5、我来教你做编剧系列。
作为一个没怎么看过原著的观影者,我看到结局这里李军和小胖的背叛虽觉得情理之中,但还是略显突然。
那么,不如这样:
李军和小胖拿着剩余的星星来到小黑屋前,说我要赎他,郑开司刚露出欣慰的微笑,却发现李军和小胖指的是旁边的大哥。原来,李军和小胖是大哥的同伙,被坤哥出老千骗走了星星和牌,赎不出大哥来,只好去抱郑开司的大腿,利用他来赚取星星救大哥。
之后再巴拉巴拉…………卧槽,这么一想,好像我这个安排更好啊,第二部写剧本时韩延快来找我。
总之,这部电影豆瓣7.0分是实打实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