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有一批机械玩偶,以发条作为玩具的动力,上弦后通过齿轮组的传递可做各种动作,在精巧的机芯外,娃娃们衣着鲜艳华丽,既有金发碧眼变魔术的外国小孩儿,也有梳着小抓髻穿着大红袄扇羽毛扇的中国娃娃,更有穿着一丝不乱翻跟头的京戏武丑儿,看着不仅是新奇了。
《七巧图》网络图片这些机械人偶,有的是在宫中供职的西洋传教士所做,有的是国外进贡的,还有通过粤海关购买。不少机械人偶与戏曲相关,乾隆年间,西洋某国就曾进贡过十八个机械人偶,能演整部的《西厢记》。这类玩具当为宫廷独有,带有鲜明的中西合璧色彩,玩赏它们的,可能不仅仅是小孩儿了。
故宫机械玩偶网络图片宫中所藏珍宝无数,那份奢华气质也传染到了机械玩物上。清宫造办处做过一只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一个童子手持羽扇和方巾,笑呵呵地跪在贴有象牙片的基座上,一副时时听候召唤的姿态。上弦后,童子上下挥动扇子,卖力地为主人驱赶暑热。
机械玩偶网络图片还有提线木偶,滑稽小丑的尖鼻、大嘴形象和怪异的服装与宫中司空见惯的长袍马褂装束形成强烈反差,常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赛璐璐”(即塑料)不倒翁,不同于传统的泥、纸等天然材料,质地光滑,晃动中的站姿总令人忍俊不止;还有新奇的小火车,烟筒、轮机、水管、煤槽各器皆备,与大车无异,“燃酒以代煤,令水沸激”,火车就能在铁轨上跑起来了。
《益智图》网络图片益智类玩具一直是中国古人所钟爱的,传统的七巧板、九连环和围棋等益智游戏老少咸宜,可以达到边玩边学的目的,启发智慧,锻炼逻辑,既有娱乐性也有竞技性。
清紫檀玩具盒宫廷中各种象棋、围棋、双陆棋、升官图等等不一而足。属于儿童的,不仅有中国式积木之称的《七巧图》、《益智图》,更有直接购自英国、法国的彩色积木和金属积木。
清八音盒《七巧图》是清宫中的传统玩具,根据清人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七巧图》与宋代的燕几图、明代的蝶几图有渊源关系。
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网络图片燕几是类似桌子的家具,燕几图是通过2只长桌、2只中桌、3只短桌的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形式多样、广狭不一的拼桌图谱。
约年瑞士自动风琴音乐盒碟几图也是类似的图谱,通过三角形和梯形的6种13只“碟几”任意组合,聚合为蝴蝶展翅形状,拆分可组合更多图形。这些拼桌游戏,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清代一些文人雅士热衷于此,根据几何图形可以任意组合的原理,将挪移不便的桌子缩小改为方寸间可移动的板,《七巧图》由此产生。《益智图》则是在此基础上由清同治元年(年)童叶庚设计,由15块不同的木板组成。采用了八卦的原理排列组合,可拼制图形更加丰富。
升官图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