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自上古时期被视为赋予了神秘色彩的文化载体,作为顶礼膜拜的礼器,到“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的观念,再至清代,玉文化迎来了发展的又一巅峰。一件件凝聚着天地灵气的美石良才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幻化成一件件,赋予吉祥寓意的饰品、陈设品。这次,《瑛华——明清玉器》专场便有多件寓意美好的拍品与大家分享。
瑛华—明清玉器
线上预展:
8月18日10:00开始
拍卖时间:
8月20日20:00(开拍)
8月22日19:00(结拍)
纳福延寿、福寿双全是中国传统社会无论天子亦或庶民毕生追求的愿望。有如,明清两代,皇帝的寿辰称之为万寿节,是宫廷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因此,无论材质,各类艺术品的创作中,都能看到各式蕴含祝寿含义的纹样,玉器中亦如是。
Lot
清白玉镂雕开光松鹿延年双龙锁
长L8.3
此件清白玉镂雕开光松鹿延年双龙锁,即为一件蕴含祝寿之意的玉饰品。鹿在神话中被视为瑞兽,常与神仙、仙鹤、灵芝、松柏在一起,出没于仙山之间,又有《瑞应图》曰:“天鹿者,能寿之兽,五色光辉,王者孝道则至。”鹿在古代亦是伴随明君、圣人出现之应兆;而道家将其视作神仙伴侣,“寿千岁”之象征。玉锁双面雕工,诗画结合,一面琢“如松之盛”四字,材美工佳,又以玉锁的形式呈现,既可佩戴,也可馈赠,可为上选。
Lot
元白玉寿星骑鹤嵌饰
长L4.9
来源:国有文物店旧藏
玉制人物件,是玉器圆雕中比较广受欢迎的一类。其中,以童子婴戏为大宗而常见,专场中一件圆雕骑鹤寿星可谓小器大样。寿星又名南极仙翁、是掌管人间寿夭祸福的老人。头高额隆,眼瞇嘴笑,鼻圆耳垂,一束长髯,一副慈祥可亲的脸容,双腿盘曲,手持如意,端坐于一展翅的仙鹤之上,长寿之意迎面而来。作品刀工流畅简练,神态刻划惟妙惟肖,应为嵌饰,背部穿孔,便于镶嵌。
Lot
内径D1.9
灵猴献寿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纹饰,此次专场中亦有一件清玉巧雕灵猴献寿扳指呈现。扳指原为拉弓时的护具,一般带于勾弦的手指上,放箭时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清代时,满族擅长骑射,扳指几乎是他们的必备之物,其功能也从护具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身份的首饰。常见玉质扳指多为光素,本品于扳指一面巧借玉色琢灵猴捧寿桃,寥寥数刀,方寸之间,将灵猴的机敏刻划得神形兼备。
Lot
清中期玉留皮巧雕葫芦盖瓶
高H11.5
子孙永昌、福禄万代是千百年来农耕社会最为原始也是最为根深蒂固的希冀。至清一代,社会稳定,人们将祈求人丁兴旺、家族昌盛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各式艺术形式之中。如借助一些繁殖力强、充满生命力的瓜果植物的特性来表达,如石榴、葫芦、莲子等,将其作为各式艺术品的主题,构成了“榴开百子”、“福禄万代”、“莲生贵子”的纹饰。清中期玉留皮巧雕葫芦盖瓶即为这一类陈设品,盖瓶整体雕琢成一枚葫芦,器形敦实,瓶口、盖与器身紧密相合,镂雕虬曲枝蔓作钮,腹部做出葫芦天然的凹槽,葫芦上浮雕小葫芦,圆润可爱,旁缀以繁茂枝叶蜿蜒缠绕,线条劲挺,叶脉清晰分明,黄色留皮点缀其间,形象生动。
因葫芦谐音“福禄”,又形似“吉”字,故蕴含大吉大利、福禄万代之美意。因此,明清之际常以葫芦为题材创作瓷器、玉器、漆器等作品。本品选取良玉而雕,且整挖雕琢,刀工精湛,是一件精美的文房玉质品。
Lot
高H6
玉质童子的制作,更为直观地表达了希望子孙永昌的愿望。清黄玉持莲童子取材黄玉,头束双髻,喜笑颜开,双手持莲于头一侧,莲花盛开,流露出自然褐色皮色,硕大的荷叶自然翻卷,小童身着长衫,双腿交叉,天真烂漫。
持莲童子作为艺术题材,宋代开始盛行,直至明清,以莲花和童子寓意“莲生贵子”以表家族子孙兴旺的愿望。多见白玉雕琢,本品取黄玉而制,配以自然皮色,更添新意。
Lot
明黄玉留皮鱼形佩
长L6.7
古人因鱼与“余”谐音,寓意连年有余,又以鱼多子,象征子孙绵延,多子多福。黄玉留皮鱼形佩青黄玉质,扁平状,背鳍和尾鳍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褐色留皮。穿孔于口部,供穿系佩戴。整体以粗犷的阴刻线表现鳞片,排列整齐分明。本品整体造型、雕琢工艺仿自唐代玉鱼,造型古朴,刀法简练。古拙自然,观此游鱼一尾,翔于浅底,畅然碧波,焉知鱼之乐也。
Lot
长L12.5
除以上拍品外,亦有表达苍龙教子意义的传统玉器制品清白玉苍龙教子龙钩、清白玉螭龙环,表达喜乐福寿之意的清白玉蝴蝶佩、清青白玉蝴蝶佩两件等等,件件浓缩着吉祥美意的玉作与您如期相约在北京最美的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