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能量木子读书,今天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中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会用大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解读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在家也可以轻松的对孩子进行早教。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成才,父母付出高昂的代价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可是大部分的父母钱没少花,效果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因而没有正确的沟通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
要想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呢?本节内容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解读:
第一部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第二部分:儿童天生具有的三种学习能力是什么?
第三部分:如何利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好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喜欢玩游戏;
游戏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甚至不同的游戏,比如1岁以内的宝宝,主要是感官上的刺激,父母要通过颜色鲜艳的积木,卡片,小汽车,会唱歌的玩偶等让宝贝去感受颜色、声音、形状、方向等;
又比如:1—2岁的宝宝,可以训练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双手的配合,手脚四肢的协调等,可以让宝贝跟着音乐扭扭小屁股,可以学着拿笔画画等;
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父母这一阶段可以多给孩子听童谣、儿歌,多讲一些故事,刺激孩子语言中枢神经的发育;
2、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爱看书的父母往往带出来的孩子也喜欢看书;满嘴脏话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必定脏话满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在入学之前,父母就是儿童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做好言传身教的模范带头作用;
3、强烈的好奇心;
看见不懂的东西,就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看见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看一看。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好奇不胜其烦,其实,好奇心正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也是孩子获取知识非常有效的途径。比如说孩子看见雪,用手摸了才知道雪是冰的,听见蝉鸣,见到蝉,仔细观察了,才知道蝉是靠腹部的两个簧片发出声音的;所以,好奇心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4、孩子喜欢做事情,而且喜欢做事情成功;
儿童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成功了可以一方面获得成就感,一方面还可以得到来自父母的夸奖,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而鼓励他做各种事情。比如让孩子洗自己的小袜子、自己画画,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
但是,让孩子做的事情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了容易失败,会不利于孩子树立自信。过低了太容易孩子就不容易获得成就感。所以父母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年龄段因材施教。
5、喜欢表扬和赞美的。
父母应当适当的利用孩子的赞美之心,适当的对孩子进行赞美和夸奖。但是,赞美虽然好,但是也不能滥用。
那么怎样夸孩子才会更有效果呢?
简单的说,就是要夸细节,不要老是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夸不行,你要就具体的事情来夸孩子。
比如说我儿子今天我没叫就自己起床了,我就夸他“儿子今天这么厉害,妈妈没叫自己就起床了?”孩子就知道“哦,我今天被妈妈夸是因为我自己起床了”!
再比如,我儿子每天练硬笔,今天很自觉的多写了一行,我就这么夸他“哇,儿子你今天怎么写了四行?而且字的笔画写的特别标准嗳!”那么孩子就知道“哦,妈妈今天表扬我,是因为我多写了一行,而且笔画写的很标准。”
所以说,夸孩子也有一定的技巧,要让他知道自己因为做对了什么事情而被夸,这样他会在做对的地方做得更好。
6、喜欢户外活动;
看蚂蚁、采野花、看蜜蜂蝴蝶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父母要多带孩子进行野外活动,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安排孩子进行不同的户外活动,让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增长孩子的知识和见识;
7、孩子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
没有哪一个小孩是喜欢孤独的,做父母的要多引导孩子结交认识小朋友,帮助他们融入小朋友当中,学会和小朋友相处,才是最宝贵的。
好了,了解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部分的内容:儿童天生具有的三种学习能力是什么?
儿童天生具备的三种能力分别是:感觉、感知记忆、动作;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生完孩子后就去世了,她在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心脏捐献出来,移植给了一名男子。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哭闹不止,后来接受母亲捐赠做心脏移植的人抱起了孩子,而小宝贝虽然在男子的怀里,但是因为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心跳声,慢慢的安静下来睡着了。
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感觉、感知记忆和动作之间的联系。胎儿在母体的十个月里最熟悉的就是妈妈的心跳频率,这是他对妈妈最直接的感觉,出生之后,陌生的世界和感觉让他恐慌,这个时候妈妈的怀抱最能让宝宝安心,原因就是婴儿又一次感觉到了妈妈熟悉的心跳频率,这个心跳声让他找到了母体那十个月的熟悉感,这个就是由长期的感觉刺激而形成的感知记忆。所以当他回到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就很容易的安静下来不再哭闹,这就是通过感知能力回应的动作。
所以新手妈妈都应该知道,孩子哭闹的时候用左胳膊拖着宝贝的头,他更容易能安静下来。原因就是宝贝更能清晰的感知到妈妈熟悉的心跳,从而产生了安全感。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部分的内容,就是孩子天生具备的三种能力,它们分别是感觉,感知记忆和动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三个部分的重点内容:如何利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知道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首先:对孩子进行适宜的刺激;
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为孩子选择优良的环境以保证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实地施教;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直觉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比如家中有人生病了,父母要孩子保持安静,那么父母自己需要示范给孩子看,要怎样保持安静,要怎样照顾病人等;
我儿子灏灏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发烧。每次发烧我都让他多喝水;他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我发烧了,孩子就笨手笨脚的给我端过来一杯水,贴心的摸摸我的头,对我说“妈妈生病了,要多喝水”这都是他每次生病的时候我的习惯性的动作。你看,孩子不知不觉间就学会了照顾病人。这就是超强的模仿力加上长期有效的刺激带来的效果。
所以我们也就很自然的理解了什么爱看书的父母,孩子多半爱看书,爱打球的父亲带的孩子必然爱打球了
其次:频繁的给孩子进行来自快乐的刺激;
孩子最容易记住的是来自快乐的刺激;而且这着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刺激越频繁,时间越长,孩子感知的记忆就越明显;
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玩游戏会让他感觉高兴,有成就感,那就从玩游戏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玩角色互换游戏,孩子就能体会妈妈照顾他的辛苦;数玩具可以让宝贝轻松掌握数字;让孩子帮忙做适当的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等;
最后: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父母要严格要求,在好习惯形成之前,父母不能让孩子有例外,直到习惯养成为止;
举个例子:我朋友跟我诉苦,他女儿十个月之后就开始不吃夜奶。其实这个习惯很好,大人小孩都能睡个安稳觉。但是,过春节的时候,朋友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因为家里太冷了,孩子着凉,晚上就有点闹夜,朋友为了安抚女儿,就让她吃着母乳睡觉。这下可好了,坏习惯一开头,再想纠正就特别的困难,现在孩子都一岁两个月了,睡觉必须吃着母乳,否则就哭闹不止;
再比如,想让孩子养成每晚睡前阅读的习惯,就不能因出去玩太累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停止了,因为停止了之后,你就有要花很大力气帮助他重新养成习惯了。
所以,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或者培养习惯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严格要求,不能有例外,一直到习惯养成为止。中途不能停止,一旦停止,就要花费之前数倍的力气重新培养了。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是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喜欢玩游戏,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喜欢被表扬,喜欢和同龄人一起户外活动等;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三种能力:感觉、感知能力和动作;
第三个重点内容就是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那么我们的今天的解读就到此结束了,明天我们继续为大家解读: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普通教导法的基本原则,欢迎大家准时围观!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讨论话题,你平时是怎么夸孩子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