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这首《怀潍县》的诗词中,尽情描写了清明时节潍县放飞风筝的情景。潍坊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文化源远流长。史载,潍坊风筝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宋,普及于明清。到清乾隆年间,放风筝已经成为潍县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潍坊这一风筝扎制、风筝放飞、风筝买卖的传统世代传承,并逐渐形成了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和艺术特色。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民间文化和艺术发达,特别是以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红木嵌银等为代表的工艺美术闻名全国,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潍坊风筝的发展。特别是木版年画,与潍坊风筝扎制技艺相融共生,“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到天上是风筝”,可谓天作之合。潍坊的风也似乎格外偏爱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潍坊的风既有别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粗犷强劲,又有别于西部内陆地区的纤弱少力,特别适合风筝放飞。潍坊是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就设在潍坊,潍坊国际风筝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举办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极少数重大国际性节会之一。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风筝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串式、桶式、硬翅、软翅、板式、动态六大类。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通过“扎、绘、糊、放”四艺尽情绽放。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过去说潍坊的风筝,“十个风筝九个蝶,九个蝴蝶九个新”,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而最能代表潍坊风筝特点的当属“龙头蜈蚣”。“龙头蜈蚣”、“仙鹤童子”、“雷震子”、“麻姑献寿”等已经成为潍坊城派风筝的代表作。潍坊城派风筝有十世家之说,这十世家清一色的都是潍县人。潍坊近代的著名风筝艺人,像韩福龄、张建民、于海滨、张传庆等也都是潍城人。成立于年的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驻地就在潍城,而风筝扎制是研究所的一个重要门类。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起单位之一,还开启了潍坊风筝外出展览弘扬风筝文化的先河。潍城的浮烟山上有潍坊国际风筝放飞场,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开幕及放飞活动也多在这里举行。每年四月,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之时,潍城都会变成“纸花如雪满天飞”的风筝世界。
--
本栏目由中共潍城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统筹,融媒体中心制作本期编辑:李建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