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家号叫做:烟柳谈诗词,该名中“烟柳”二字来源于柳永的《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开号至今,未曾写过一篇关于诗词的文章,如此不务正业,甚为惭愧。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才子词人”柳永这首《望海潮》。
《望海潮》柳永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嶰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词中歌咏都市繁华的共有七首(《望海潮》、《瑞鹧鸪》其二、《木兰花慢》其三、《玉蝴蝶》其二、《如鱼水》、《一寸金》、《早梅芳》),以《望海潮》为最优。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记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个金主完颜亮后来真的挥*南下,意夺南宋江山(完颜亮的事在此不表)。这从侧面说明了柳永该词写景之美是多么的成功!虽然本词的主要写作目的是向孙何投献,夸耀孙何在杭州的功绩,但细读此词,对杭州的美景描写并不过分。词中气势之磅礴,文笔之高华,语气之夸张,跟柳词之前绮丽婉转、缠绵凄切之氛围有很大不同。柳永在宋代的地位有多大呢,根据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一西夏归朝官所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明朝郑麟趾《高丽史乐志》里也有记载柳词,可见柳词流传地域的广大,连高丽处也有所传唱。当时柳词的传唱力度,类似于今日周杰伦流行歌曲的传唱力度和范围,绝对是国际巨星了。
词中所咏为今日钱塘,因钱塘乃观潮之胜地,词调名即依此意而取。本词为投献词,其中景物和人事描写均与杭州有关,说的更直白一点,此乃柳永歌咏时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献诗。词中所述三吴,旧时指吴兴、吴郡和会稽,都会指大都市,钱塘指杭州。寥寥三句,概括杭州的宏观特点,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夸耀杭州的繁华,气魄恢弘。杭州城的“形胜”“繁华”,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中可见一斑,街巷画桥边,杨柳如烟,风光迤逦,多达十万人家,显得特别富庶。远远看去,钱塘江堤上所面对的大海,郁郁苍苍的树木像云雾一样,江堤迤逦曲折,潮水波涛汹涌,“卷起千堆雪”,浪花飞溅,江海浩瀚,极目远眺,无边无际。户户珠宝绫罗绸缎,极言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庶之态。紧接着,从杭州两种典型的景物桂花与荷花角度描写,秋天山中会传来阵阵桂花香气,醉人心脾;夏日的西湖则开满了荷花,悦人目,赏人心。“十里”与“三秋”相呼应,一是空间,一是时间,联系在一起,好像西湖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点都是如此芳香、如此美好,这就写出了西湖美的无限,美得永恒,而百姓也乐在西湖美景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凤池”意指朝廷,一指回朝廷后好向他人夸耀,一是祝愿孙何能升迁,称颂孙何的文武双全,威武风流。
望海潮柳永词中一幅幅画面汇集一处,构成了杭州之盛景。杭州之美,有豪放,有婉约,真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她的美,让描写她的词人都无法用含蓄的笔法。在此之前,咏杭州之词亦有佳作,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潘阆的《忆余杭》,但均是一首一事的小令。而柳永的长调,发挥了铺叙之特长,既可总叙,又可分写;既可粗笔勾勒,又可细笔描摹;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是词人常用的“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柳永很多词偏于婉约,应是出入街巷烟花之地所故,但该词的气势之磅礴,境界之开阔,语言之夸张,与苏轼的豪放相去不远。如“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易使人想起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千骑拥高牙”易使人想到苏轼的“千骑卷平岗”。
望海潮柳永“才子词人”的柳永,号称“奉旨填词”,但是基于统治者文化取向,让“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非常不满,在进士考试时将他斥落,可见,柳永的半世流落不遇与他少年时写艳词有极大关系。从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众名妓春风吊柳七》中也可看出,虽然统治者不待见柳三变,但是春风、杨柳、烟雨却因他而生*。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有想一同探讨的诗词,可以留言给我,让我们共同浸润在诗词的春雨中。谢谢。
参考:《柳永集》、《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众名妓春风吊柳七》、《鹤林玉露》、《高丽史乐志》、《避暑录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