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芽芽最近总喜欢对着玩具说话,如果遇到积木拼不好,车车走不远,还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冷了吗”、“没关系,我来救你了”、“你别怕,没关系的”。看到别人出门遛狗,芽芽出门的时候也要带着自己的玩偶狗狗出去溜达,一会喂水,一会喂面包,有模有样。
如果妈妈们仔细观察,宝宝们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对着布娃娃说话,和他们一起玩耍,《玩具总动员》甚至为玩偶们赋予生命,让宝宝们善待陪伴自己的玩偶伙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幼儿,尤其是3~4岁的孩子普遍有一种“泛灵心理”,这些孩子会将周围的玩具、家具、衣物等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可以自由活动的东西。
他们会与枕头聊天,与布娃娃谈心,与小汽车共进午餐。等宝宝6岁以后,他们会把有生命的物体限定在能活动的东西上,年龄更大一点的时候,才会把动物、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
泛灵心理的原因
“泛灵心理”是儿童对于主观世界与物质环境无法合理区分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意识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1
内部环境
孩子们思维简单,总是用一种单纯的眼光看待环境,他们认为周围的物体都和自己一样,有感情有想法,会说话会活动。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没有生命的,这种心理状态就会慢慢消失。
2
外部环境
首先,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中的托马斯、巴迪,这些玩具被赋予生命,他们可以说话,可以唱歌,有表情,有感情,幼童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所以会觉得这些事物有由生命的;
其次,独自玩耍的宝宝会把玩具当作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睡觉,这是他们对于日常交往的需求,随着朋友的增多,会逐渐对假想朋友失去兴趣。
泛灵心理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提高他们对环境、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比如将事物“拟人化”,培养他们爱惜物品的习惯,孩子做游戏,乱画墙壁或者弄坏凳子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把凳子腿弄坏的话,凳子是会难过的,他是会不舒服的。”或者将一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来体验其中的小哲理。
但同时,泛灵心理会让宝宝很容易搞混现实与梦境的区别,这也是不能用“再不睡觉有怪物”或者“不听话被大老猫抓走”这些恐怖的事情来吓唬宝宝的原因,他们会很恐惧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的情节。
如何利用泛灵心理
1
事物拟人化
从2岁开始,宝宝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回答。比如宝宝乱扔东西、损坏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玩具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你让他孤零零地躺在地上,他们会伤心的”。让他们换位思考,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生活习惯。
2
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宝妈们可以尝试用宝宝的泛灵心理,让他们对物体、东西产生移情心理。比如他们喜欢抓蝴蝶、捕蜻蜓,我们可以说“蝴蝶的爸爸妈妈都在家里等着呢,我们不要伤害他们,要不然回不去爸爸妈妈会伤心的。”父母们可以多用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让他们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朋友、爱护小动物。
芽芽妈温馨提示:家长们不要利用宝宝泛灵心理,来为他们做错的事情寻找推卸责任的对象。比如宝宝摔倒,老人们会说是凳子或者桌子的错误,其实这种做法等于让孩子推卸责任,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避免。
幼小的孩子会把周围的东西都赋予生命,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如果我们可以合理、正确引导,会帮助宝宝更好地形成认知、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