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经作者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原文作者联系
扑棱是一个词语,拼音为pūlēng,释义为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这词发明的是相当有学问了,词一出那声就来了,有一些动物也天生命里带“扑棱”,比如这扑棱蛾子家族的全部小伙伴们。
扑棱而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扑棱蛾子,资历不浅
扑棱蛾子是昆虫鳞翅目蛾类的俗称,又叫扑楞蛾子。通体布满粉末,因为蛾类翅膀振动很快,会发出嗡嗡声,又因蛾类大多为害虫(除蚕以外),且腹大腰圆,长相不如蝴蝶那样轻盈招人喜欢,所以被北方百姓俗称为扑棱蛾子。
扑棱蛾子虽然名字扑扑棱棱感觉不靠谱,但资历却不浅。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写:“朱蛾其状如蛾。”其中提到的朱蛾是一种外形很像蛾的其它昆虫,但也足以见得“扑棱蛾子”这个蛾的概念,可是在《山海经》时代就存在的。
《列子·黄帝》中就提到了:“禽兽虫蛾。”简单四个字,却讲述的是治国之道。魏国曹丕在《答繁钦书》中也讲到了:“扬蛾微眺。”的状态。西汉时期的典籍《文选·扬雄》中也讲:“皆稽颡树颔,扶服蛾伏。”又一次用“蛾”来讲治国“树德而济同欲焉”。
《楚辞》中也表态:“蜂蛾微命,力何固?”这是感叹蛾子虽然看上去小,但任何微小的存在都有无法忽视的地方。
《尔雅·释虫》中解释:“蛾罗。”《疏》中讲其变化:“此卽蚕蛹所变者也。”《埤雅》中提及:“茧生蛾,蛾生卵。”《大戴礼》中把蚕也看作是蛾的一种:“食桑者有丝而蛾。”《师古注》中说:“蛾若今之蚕蛾类也。”
从文人到百姓,谁都爱聊俺两句
《前汉·文帝纪》也记载:“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飞蔽日。”这是讲到了大家都很恐惧的一种现象--群蛾乱舞。
《康熙字典》中也有很多关于蛾的情节。《唐韵》中讲蛾:“音莪。”《玉篇》中也提到:“蚕蛾也。“”《韵会》中说:“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画。”
《古今注》中对扑棱蛾子的介绍很唯美也很真实:“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大诗人白居易在《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中写:烛蛾谁救活,蚕茧自缠萦。这也是成语“作茧自缚”的出处。《太平御史》卷九四引《韩子》中讲: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这也是成语以火去蛾的来历。
元稹在《景申秋》诗之二中: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李贺在《神弦》诗中曰: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这里“蛾”又被扩展了意义,“攒蛾”讲的是“皱眉”,而“蛾眉”也是古人用“蛾”的形态,带出的一种美貌意向。
无论是《诗·卫风·硕人》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楚辞·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南朝《咏镜》中的: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美貌,不比蝴蝶差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中有:那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有骊姬、息妫之容貌,……。还是清代大才子纳兰性德《点绛唇·对月》中的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蛾眉都是美女的标配,而如今我们却只谈蝴蝶美,忘记了这扑棱蛾子扑棱的背后,是真正象征过一个历史的美女。
而与此类似的还有“烟蛾”、“新蛾”,意思是指美女以及淡黑色的眉毛、新画的眉毛。宋代张先在《木兰花·邠州作》中有词: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马去。明代洪升在《长生殿·偷曲》中说:飘然回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而唐代杨师在《初宵看婚》中则道:“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纷纷都讲到了对“烟蛾”、“新蛾”的情怀。
谈蛾色变?太狭隘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谈蝶色艳,谈蛾色变,但其实这还真是有些片面,因为有些扑棱蛾子美起来,蝴蝶都赶不上。
一些作品还以这些美得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扑棱蛾子为蓝本,创造出了科幻角色。比如《哥斯拉》中的摩斯拉,这就是一位非常华丽的扑棱蛾子。
最魔性的扑棱蛾子,摩斯拉来也
有人会怀疑,摩斯拉那么漂亮,你怎么确定是扑棱蛾子不是振翅蝴蝶?
首先我们来看摩斯拉的英文--“Mothra”。记住这个英文名,我们再来看蛾子的英文名--millermothscalewing,看到相同的地方了吗?是不是都有个“Moth”,却没有“butter”也没有“fly”,所以说摩斯拉的原型必然是和蛾类在一边的,而摩斯拉本身的形态和感觉,也更多呈现的是扑棱蛾子们的特点。
摩斯拉,毛茸茸的触角、丰满圆润的腹部,怎么看都是一只标准的扑棱蛾子。
摩斯拉由英文单词飞蛾moth与母亲mother结合,本来的意思蛾怪兽。就像名字moth所言,是翼展超过米的巨大蛾怪兽。因为这个名字也成了象征母性的怪兽,别名有巨蛾、巨大蛾怪兽、守护神兽等。
原始摩斯拉,看这身段眼神
摩斯拉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可以作茧变成蛹,随后羽化成成虫。幼虫吐出来作茧的丝也可以在战斗时作为束缚敌人的手段。茧的形状与蚕类似,幼虫虽然长得像蚕,但是成虫摩斯拉却完全不像蚕的成虫。
摩斯拉幼虫期没有一龄,初龄的幼虫可以直接变成蛹进行变态。成虫的前翅有一个大的眼球状的花纹。
摩斯拉成虫的原型是蚕蛾,但是和白色的蚕蛾相比,摩斯拉则更显色彩斑斓,因此被称为极彩色的怪兽。
而且,和飞行能力贫弱的蚕蛾相比,摩斯拉拥有强韧的翅膀,有能轻易飞越太平洋的强大飞行能力。
不会几下扑棱,哪来这么大本事
电影里,摩斯拉还能放出鳞粉使对手混乱,令哥斯拉等敌对怪兽多次陷入苦战,这也非常符合扑棱蛾子们多粉的特征。
哥斯拉被“氧气终结者导弹”击中沉入大海,正当人类一筹莫展的时候,摩斯拉披着一身霞光如天使般从天而降帮助人类找到了哥斯拉。
在科幻电影《逃出克隆岛》中,因为男主发现了一只不起眼的扑棱蛾子,于是脑洞大开无限伸展,小小的一只扑棱蛾子彻底改变了男主和女主的命运。
这扑棱蛾子,真真是足够强大,足够有看头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