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冲出一波V字曲线,2022激光雷达元年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50109/v5uyyjw.html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偲睿洞察,作者|寇敏,编辑|Emma

8月初,激光雷达迎来多次涨停:

国内,先是3日,激光雷达概念走强,和而泰、永新光学涨停,天和防务、光库科技涨超10%,万集科技、福晶科技等走高;后有16日,激光雷达指数再度迎来上涨,16只成分股中,1只收涨。其中,巨星科技上涨6.84%,均胜电子涨超4%,光库科技、万马科技、万集科技、中海达等跟涨。

(国内激光雷达指数市场表现图源:choice)

惊喜的是,从今年4月7日起,国内激光雷达指数触底反弹,冲出一波V字曲线。同时,美股激光雷达指数也在8月初迎来了一股小高潮。

(美股激光雷达指数(.TI)市场表现图源:同花顺)

那么,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动荡?一波V字曲线之后,激光雷达真的要迎来成长期了吗?如若不能,激光雷达厂商可以做哪些努力?

01煽动激光雷达的蝴蝶翅膀

激光雷达的出圈得益于美国DARPA从年到年举办的三届无人驾驶比赛,最初设立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军方赛事利用,减少美军在中东战争的伤亡,也因此,第一二届比赛场地都设在沙漠。

遗憾的是,第一届比赛所有队伍都惨败,奖金也被DARPA揣了回去;

第二届比赛,有不少队伍成功完赛,同时出现两个亮点——一是,斯坦福大学凭借“摄像头传感器+计算机视觉能力”拿了冠军,二是,一堆车顶上有着小型飞碟般装置的车队也在比赛中表现亮眼,而这些奇怪的圆盘就是激光雷达前身;

直到第三届大赛,场地从沙漠搬到了城市,周遭环境更复杂,要应对的情况更糟糕,也是在这次,激光雷达彻底大放异彩,在完赛的6支队伍里,有5支装载了这种设备。

其实,从无人驾驶比赛的结果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激光雷达优于视觉(摄像头)方案——能够应对更复杂的环境。而随着自身技术的一代代更迭,以及智能驾驶潮流的兴起,激光雷达似乎迎来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根据GII数据,01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亿美元,0-0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8.4%,预计到07年将达到亿美元。

而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也将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顺势而起,Yole测算,激光雷达整体市场将从00年1.8亿美元增长到06年的57亿美元,复合年化增速高达3%。

理论上,激光雷达现在万事俱备,只等着智能驾驶汽车一辆辆从流水线上下线,然后,赚市场和估值的钱,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于国内多为激光雷达概念股,我们以国外五家上市公司数据为例:

先看市场侧,从美股上市五家公司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来看,目前还处于巨额亏损中。同时全球范围内,今年下半年,大量搭载激光雷达的车才下线,激光雷达进入所谓“放量期”,说明了,激光雷达或许才有望开始赚市场的钱。

(美股五家激光雷达上市企业股价走势图源:同花顺)

压力给到估值侧,其实仅从美股这五家激光雷达企业股价走势——宏观上,大起大落,且还未形成稳定的增长趋势;微观上,动荡变化剧烈。可见其目前还处于“主题投资”阶段,也即,虽然极具想象空间,但由于技术、市场等因素还未形成稳定的增长模式,没有触达到量价齐升的拐点。现下,大家愿意押宝“激光雷达”,有利好就跟上,但,但凡一点风吹草动,就立马回撤。

复盘动荡的股价和影响因素,结合东吴证券《美股激光雷达隐喻》一文,我们梳理出三大躁动性机遇:

第一,技术路线越优者越被资本看好。

从Velodyne开启激光雷达元年开始,激光雷达技术持续发展,直到现在,根据扫描系统可分为机械式、半固态、纯固态方案。

多种技术方案并存,但存在明显的优劣对比。Luminar坚持的高功率激光器nm方案,更被市场看好,所以相对估值最高,而Velodyne的机械式产品则相对不被看好。

再到Ouster发展FMCW技术——与当下主流测距原理TOF方案相比,完美解决了TOF方案易受环境光干扰、信噪比过低以及速度维数据质量低三大缺点,是更为理想的测距方案。其股价在上市的一段时间内,跑赢了Luminar以外的其他三家公司。

(从01年5月开始,Ouster后来居上图源:同花顺)

第二,产品的市场反馈,说白了就是订单量,每次企业宣布订单及出货量增长消息,都会在资本市场引起正向激励。

复盘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历史表现,可以发现,在上市的一个多月后,其股价~两个月内迎来了快速增长,究其根本,在于两大原因四个事件:

一是,解决了专利纠纷问题,和国内企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两家打官司,最终都达成和解,禾赛科技一次性支付专利费用1.6亿元,表明了Velodyne的行业地位;

二是,三大订单消息:

放在国内企业身上,也是相同规律。对比速腾聚创的融资信息及其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当公司在技术、订单及量产信息上有利好信息,资本市场就会给出一波正面反馈。

第三大躁动性机会来自实打实的量产消息,例如此轮“大量汽车下线”消息一出,刺激激光雷达市场一片兴奋。历史上,当激光雷达企业实现交付量时,股价也都出现上涨。

总的来说,激光雷达还处于“资本看好”,但“相对理性”的主题投资阶段——看好这个赛道不假,但是要想得到资本的进一步青睐,就需要企业提供技术、订单和实际量产三个筹码,筹码多一点,股价就好看一点。

而另一面是,一旦没有新的筹码持续刺激,市场又会回撤,企业股价随即跌落。简单说,在主题投资阶段,尚未成熟的激光雷达,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市场的巨大涟漪。

0这轮刺激能走多远?

尽管0年下半年将迎来大量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汽车落地,但是,目前来看,这或许也只是行业主题投资阶段的一个插曲。

因为要想实现真正的行业爆发,就需要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而我们认为这个正向循环还未真正到来,作以下假设推理:

循环一——强需求推动下,激光雷达具备全面普及量产上车的条件,然后双向奔赴,顺着智能驾驶大潮扶摇直上。

然而现实是,激光雷达不具备全面普及量产上车的条件——一是技术还处于大乱斗阶段,二是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行业爆发还有待观望。

首先要明确的是,激光雷达的功能是为了弥补智能驾驶的算力。

在智能驾驶的“感知、决策、控制”三层架构中,激光雷达和视觉摄像头解决的,都是智能驾驶“感知层”的问题,即作为“眼睛”,将周围的各种动静态环境捕捉到,然后传回“大脑”——智能AI驾驶芯片进行“思考决策”,做出刹车、拐弯、减速等决定,最后再交由控制系统去操作执行。

也就是说,在智能驾驶的感知和决策层,是需要激光雷达和算法两部分同时努力的。

尽管特斯拉坚持的视觉方案远不如激光雷达看得远、看得多、看得准,但是,特斯拉可以凭借算法一招制敌,比拼AI能力——强算法+大数据投喂。而特斯拉之外的智能驾驶汽车算法不行,就用激光雷达来补足。从感知层下力气,照样可以实现和特斯拉同等力的智能驾驶。

理论上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车企+激光雷达,强强联手,构筑一个美好未来。然而,激光雷达似乎并不那么给力:

一方面,技术还处于不断进化过程中,未形成统一标准,并且,距离行业公认的,最理想的技术还存在一定距离。

激光雷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模块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后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拆解开来,就是发射、扫描、接收及信息处理四大模块。

然而,先行技术下,在激光器、探测器、测距原理以及扫描方式上,都有多种技术路径,行业还未形成统一路径(各种技术方案下,都有代表公司)。尽管当下,行业在技术发展趋势上形成了一定的共同认知,比如,在激光发射方向,从EEL激光器向VCSEL升级;激光接收上,从APD向SPAD/SiPM升级;扫描系统上,已经从机械式发展至半固态式……但这些距离最佳方案仍有一定的距离。

简单说,就是现在激光雷达行业技术处于大乱斗时代,有一个最理想的技术在那头,但是,还没有达到。

同时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