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柳永,字耆卿,原名柳三变,字景庄,他是宋朝词坛最有名的大词人之一。如果说要论宋词的阅读量及影响力,柳永要当之无愧地要排在第一位,在两宋之际一直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甚至连北宋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苏东坡、周邦彦,他们的词要论阅读量,也得排名在在柳永之下。(关于柳永词的流行状况,请参见《解读柳永(2):如果比阅读量,苏东坡的词能超过柳永吗?》)
柳永(网络形象)
但是,虽然柳永在词坛的造诣如此之高,现实生活中他却屡次受到上层社会的贬斥与打击。苏东坡嫌柳永的词软媚香艳、不够阳刚,他批评弟子秦观说“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李清照嫌柳永的词用字太俗,她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晏殊嫌柳永词俗艳直露,讽刺前来向他求助的柳永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最后,仁宗皇帝号称宽仁大度,却大笔一挥,将柳三变的名字从进士榜上划掉,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李清照
凡此种种,都和这个大词人身上的一个特点——“浪”有很大的关系!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这样说:“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而柳永恰好是“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因此才屡屡遭受打击!“淫冶”即淫荡、轻狎之意,那么,这个柳永如此惹上层社会讨厌,他到底有多“浪“呢?
浪子词人——柳永
第一,浪迹欢场忘考试。
柳永,约出生在宋太宗雍熙元年(),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今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柳永出身在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做过县丞,他的父亲曾出任工部侍郎,因此柳永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8岁时,柳永柳永本计划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应试途中,他迷恋上江南的繁华优美,就滞留在杭州、苏州、扬州等地游玩。期间,一方面他通过写词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另一方面开始与当地名妓楚楚等人交往,沉醉于听歌买笑之中。这种生活体现在他写的词中:在杭州,柳永写词《长寿乐》:“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在苏州,柳永写有《玉蝴蝶》:“选得芳容端丽,冠绝吴姬。……绮罗从里,知名虽久,识面何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在扬州,柳永写词《击梧桐》:“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烧心素。”
柳永(舞台形象)
柳永过江南,本是要取途赴京应试,结果,他却在这里流连忘返,”放浪“六年,不去应试。期间柳永写了大量有关当地妓女的词,还要与一官妓“约同欢”,“把平生相许”,相关故事还被关汉卿作为蓝本写成《钱大尹智庞谢天香》杂剧。柳永浪子的生活习性可谓是一出世就暴露无遗。
第二,一边考试一边浪。
到了24岁时,柳永终于北上,想去参加礼部考试。但是到了京城,柳永仍然旧习不改,一边继续去秦楼楚馆寻欢作乐,一边继续填词。(如《合欢带》中写道:“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述:“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柳永(动漫形象)
长期的放荡生活,终于影响了柳永的仕途,皇帝命令“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因此柳永26岁初试落第,32岁再次落第,35岁三次落第,41岁第四次落第。初试失利时,柳永曾非常愤懑,但是很快,他就不再介怀,将精力继续花在“放浪”上。在《鹤冲天》一词中,柳永写道“未遂风云便,争不恣逛荡”,表示自己要去“烟花巷陌”寻找意中人,尽情地风流快活。(“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第三,放弃考试职业浪。
41岁第四次落第后,柳永终于决定不再参加应该,要做一个“职业的浪子”。据说这次考试失利还是和他喜欢作“淫冶讴歌之曲”浪子个性有关,仁宗皇帝“深斥浮艳虚美”的文章,于是把柳永的名字从进士榜上划去,说“且去填词”,断了柳永的科举之路。(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_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宋仁宗
之后的柳永放弃科举,开始了自己“职业浪子”的生活。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朵花”,柳永此时刚好41岁,既然没了求官的束缚,他索性天天玩乐在“娼馆酒楼”之中。(“日与狷子纵游娼馆洒楼间,无复检约”)但是,没了仕途,柳永靠什么做生活来源呢?——“写词”!此后的柳永与乐工、歌女合作,走上了以词换钱、专业作词的道路,歌妓们“赔着自己钱财,争养柳七官人”,成为柳永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丙集》:“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歌妓
搞笑的是,柳永竟然把皇帝对自己的批评成功地塑造成给自己的广告招牌,每次填词署名时都要写上“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上曰:‘_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开始自己职业性的”放浪“生活后,柳永先后在江南、西北等地漫游了约10年之久,写下了大量有关“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的婉约词,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歌妓
第四,浪子回头成名宦。
51岁时,柳永年纪衰老,终于收心,决定浪子回头,重新参加考试。为了避免“淫冶”的名声再次影响考试,柳永悄然将自己“柳三变”的名字改了,换作了柳永,字耆卿,这个朝廷来说是个眼生的名字。这一次科考很顺利,于是柳永和他的哥哥柳三接同登进士榜,被授睦州团练推官。之后的柳永告别了秦楼楚馆的生活,决定老老实实地做个好官,以后他相继做过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灵台山令、著作郎、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等官职,约69岁去世。在任时柳永因政绩,还被当地列入“名宦”录呢。
柳永
柳永的一生,以“浪子词人”著称。在词学上,他有着很高的造诣,在文采上,苏轼曾赞扬过他的部分词作“不减唐人高处”;在词调上,宋代所用的多个词调中,有多调是柳永所创或首次使用,而篇幅较长的慢词更是在柳永手中得以成长起来;在用词上,柳永从生活中提取出的大量的俚语、口语,使宋词变得通俗易懂、亲切有味,这方面对李清照与黄庭坚有很大影响;在表现手法上,柳永大量使用铺叙、白描、时空变幻、意象组合等手法,对宋词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对于柳永在词坛上的成就,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曾这样评价:“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周邦彦
但是,柳永留给人最醒目的东西,还是他的“浪子”形象!在那个时代,他常和歌女乐伎在一起,正统的士人便说他偎红倚翠,游处狹邪,人品不高。其实柳永词除了男欢女爱之外,还有大量的描绘都市风光、羁旅行役、离愁别恨、人生体验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句,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只是这些似乎都被他“浪子”的形象所遮掩了。
武夷山柳永纪念雕像
其实欧阳修、苏东坡、周邦彦,包括宰相寇准等人都有和名妓交往的历史,也曾为官伎作过不少诗词。只不过他们不像柳永那样经常出入秦楼楚馆,“多游狭邪”罢了。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也铸就了他的“浪子”声名。
苏东坡
由于长期与歌妓及下层人民交往,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显得与众不同:她们大胆泼辣地追求爱情,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失恋女子的包含愤懑;下层妓女渴望从良及摆脱不幸生活。虽然其中不乏低级的色情描写以及狎戏,但大体上柳永能够以平等、欣赏、相知的态度去对待她们,因此获得了她们的广泛尊重(“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若有不认得柳七者,众人都笑他为下品,不列妹妹之数”)。不仅在青楼中留传着“不愿穿续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口号,而且,据传柳永晚年穷愁而死时,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后人哀叹柳永说:“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绍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宋代歌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