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91308.html胡入华,西向东;直而曲,曲而直;马上到怀中,轻拨到指弹……一番番弃旧革新,一次次改换新声,琵琶被称为民乐器中的百变神女。琵琶的故事,还要伴着一首首琵琶曲来聆听。
未闻其声,先见其美
图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明代木质琵琶,这把琵琶的背影,令人十分惊艳。它的背板由多片龟甲形象牙雕饰拼接而成,每个小片中都雕刻着花鸟、人物等传统图案,骨雕琴颈的图案则为浅刻,显出层次感。木质蝴蝶形状的琴头同样精巧别致,充满吉祥寓意。
《踏古》——走在琵琶前的“秦汉子”
古有琵琶名曲《怀古》,今有琵琶曲《踏古》。琵琶声声袅绕,伴有鼓点相和。历史上,也是不同音乐之风的撞击、糅合,才有了“琵琶”二字。
最早的琵琶声,盖可推至秦始皇修长城时期。苦于劳役的劳工们,可能受北域民族乐风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乐器来自娱。他们在形似今天拨浪鼓的鼗(táo)面上加弦,制成了可以弹弦的弦鼗,下弹为“批”,上挑为“把”,这便是早期的琵琶——“批把”。
琵琶声响的这个开端,略嫌粗犷硬朗,它是出自于魏晋时期文人杜挚的说法。与他同期的大文人傅玄,给出了另一种声音,更偏细腻幽怨。傅玄说的是乌孙公主下嫁的故事。话说汉武帝为了联络游牧于今敦煌一带的乌孙人共抗匈奴,于元封六年(前年),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于乌孙首领为右夫人,并命知音工匠,参考琴、筝、筑、箜篌等,制成一样可在马上弹奏的乐器,以慰抚她远赴他乡,途中思念亲人之苦。
东汉经学家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也对琵琶有个解释:“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这时“批把”已然变成“枇杷”了。古人把敲击、弹奏皆称“鼓”,那么“本出胡中”何意?
说起琵琶,很多人大概都有个模糊的认识,它跟胡旋舞、胡萝卜一样,都是打西域传来的。但东汉的“枇杷”非也。因为汉时典籍中,“胡”与“西域”界限清楚:“胡”仅指匈奴,而匈奴以西、乌孙以南的诸国才属西域。而枇杷所出的“胡中”,应该是在匈奴人的游牧地域范围内,今天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一带。刘熙所释的画面,当是游牧民族纵马驰骋于广阔草原,闲来于马上欢快、豪放地弹拨着这种乐器——枇杷传于内地后,又有了个别名叫作“秦汉子”,私下猜测,莫不是与这画面有关?